英灵召唤:只有我知道的历史_第一百二十九章 模拟总结:万古一帝!!第一位神话级英灵!(求订阅)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二十九章 模拟总结:万古一帝!!第一位神话级英灵!(求订阅) (第2/5页)

循环。

    每个制度都有各自的缺陷,不可能有永恒的制度,在原本的历史上,当秦汉结束了商周分封制的循环后,后面的朝代,又开始了另外一个循环。

    不过,即便知道这样的情况,苏澈仍然义无反顾的走向这条道路。

    就像是他当初和孔子论道时所说的一般,如果每一个循环都变得更好一些,那或许终有一日,就能走向最终的世界,真正的天下大同的世界!

    在得到全天下的土地后,苏澈同样清楚,这仅仅只是一个开始。

    打江山易,守江山难,想要治理好这个天下,难度何其之大?

    特别是秦这样作为开创者的存在,需要处理的事情简直太多。

    功勋集团要分利益,文臣集团想要往上爬,获得军功的士兵要分土地,六国的贵族想搞事情,六国的子民需要安抚,因为战乱而产生的流民需要安排。

    书要同文,车要同轨,币要同形,量要同衡。

    其中重中之重,就是量要同衡,六国之间,称重的度量大小不一。

    在这个以收取粮食为农业税的时代,没办法做到统一称重,那计算起来会非常复杂,收税也同样会非常困难。

    甚至还会有许多官吏从中榨取利益的情况,从而出现官逼民反的情况。

    上面的政策,哪怕是再好的政策,一旦被下面的人执行错了,或是扭曲执行,或是不看实际情况强行执行,都会造成民怨沸腾。

    所幸开国初创阶段,还没有那么多虫豸阻碍政策执行,而苏澈的权力同样处于一个巅峰的时期,在这个时间点进行变法,是最好的选择。

    早在很久之前,苏澈便决定变法了。

    在他看来,秦亡在了没有及时的进行变法。

    秦律虽然苛刻,但制度上并没有什么问题,汉基本沿用了暴秦的一切制度,却依旧将天下治理得井井有条。

    这一套体制是没有太大的问题的,问题在于具体的律法方面。

    以往的秦律,是用于治理秦国一地,使得秦吞并了六国,可当土地、人口一下膨胀了那么多,律法规定还是以前那一套,当然会出现问题。

    陈胜、吴广起义的原因是:失期当斩。

    朝廷征发闾左屯戍渔阳,陈胜、吴广为屯长。他们行至大泽乡,为大雨所阻,不能按期到达。按照秦法,过期要杀头。陈胜、吴广便发动戍卒起义。

    就好比,原本在秦地,一百里的距离,三日抵达,绰绰有余,用失期当斩的规定,有效防止别人摸鱼。

    但这个距离扩大到一千里的话,那就不能简单扩到三十日抵达,中途很可能会出现一些意外,比如车子坏了,下大雨了,山体滑坡了,等等之类的各种意外。

    如果还按照秦律来执行的话,那自然会出现各种问题。

    这只是其中一个方面。

    当领土变大,人口变多,原本合适的法律,也会出现各种问题。

    所以变法是必须要有的。

    所幸,苏澈一开始就有了准备。

    他让韩非加班加点,又任用李斯,张苍作为辅助,接着请来了荀子这位大佬作为总监督,帮助完成秦的新法。

    为了完成新法,还陆陆续续请来了荀子的其他弟子,那些人的名声或许远不如韩非,李斯,张苍,但本事还是有一些的,打一下辅助还是没问题的。

    荀子被苏澈尊为诸子百家的集大成者,他重用了荀子的治国理念。

    荀子的道德思想主张就是他最著名的“性恶论”。

    荀子认为人的自然本性就是“饥欲饱,寒欲暖,劳欲休”。

    饥饿的时候想要食饱,寒冷的时候想要穿暖,辛劳的时候想要休息。

    这种人性的本能欲望是与礼仪道德相违背的。

    所以人性本恶,必须通过教育“化性起伪”,使人克服本能的欲望遵守道德礼仪。

    这与孟子的“性善论”相比,荀子否认天赋的道德观念,强调后天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影响。

    此外,荀子的政治主张是“隆礼重法”,礼法并重。

    荀子认为人的本性就是对利欲的追求,礼仪之治则能限制人们对利欲不可遏制的追求,使人明理节欲。

    为了保证礼制能够平稳的实行,就要保证推行过程中有一种强制力量,这种力量就是法。

    也正是荀子的这种思想,所以他的弟子,韩非子、李斯,都是法家的代表人物。

    为了欢迎荀子,让他继续为大秦发光发热,苏澈特地建立了一个太学院,以荀子为天下师。

    原本想着能走上仕途的荀子,还挺开心的,终于能当官了,可听到苏澈安排他为太学院的院长时,顿时一副“我是大怨种”的表情。

    实在是荀子的位置不好安排,他的年纪有些大了,没办法和其他官员一样,高强度上班,此外,他的弟子韩非,李斯,张苍,都位列三公九卿,给他安排一个什么位置好呢?

    苏澈思来想去,最终还是给他安排了一个太学院的院长身份。

    本来荀子是有些不情不愿的,可在听到这个职位的详细待遇后,立刻欣然允诺了。

    原因很简单,这个职位是和太子太师太傅是同一个级别的,属于从一品,享有从一品官员的一切同等待遇!

    要知道的是。

    稷下学宫的祭酒只享受待遇,并没有政治权利。

    所以荀子和孔子一样,成就最大的还是著书授徒。

    当了一辈子的老师,荀子也想当个官玩玩。

    现如今,这个目标实现了,荀子还挺开心的——他当官,并不为名,也不为利,更不为权,只是单纯的想当个官。

    当苏澈完成登基仪式后,最让勋贵、百官期待的便是受封大典了。

    打完了整个天下,终于完成了吞并六国的最终目标,作为功臣,当然要跟着享用这份胜利果实了。

    群臣之中,唯一的一个不期待受封大典的,便是白起了。

    他本是站在群臣之巅,属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封无可封,赏无可赏的人物,再多的赏赐和加封都没有意义了,哎,要那么多军功干啥呢?

    封赏什么的,真不稀罕!

    这不是凡尔赛,而是真心话。

    白起为苏澈征战四方,本就不是为了封赏,而是证明自己所做的一切,并没有白费。

    而现在,白起完成了自己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