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一十四章 模拟总结:你的传说一直在延续!(求订阅) (第4/7页)
说苏澈,就算是公子庆忌来楚地,同样也会有这种传言! 在听到了这个消息时,伍子胥很着急的来见苏澈,担忧的说:「外面有谣言,说您要造反,我很担心吴王听信了谣言,这该如何是好?」 伍子胥的父亲就死于这样的谗言之中,所以他很是忧虑。 苏澈不为所动的说:「吴王不会因为这种谣言降罪与我的。」 「您为何如此笃定?」伍子胥愣了一下,有些匪夷所思。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苏澈笑着摇头,根本没将这小小的谣言放在眼中。 如果放在此前的话,他或许还要担忧一二。 但自从他回去之后,君臣二人,敞开心扉,促膝长谈之后,便再无此患。 一句话,苏澈的志向不是称王当霸,而是建立不世之伟业,千古之传奇! 造谣他意图谋反,实在是把苏澈看扁了! 看不起谁呢? 随着谣言四起,就连吴王僚的臣子,都被其他诸侯国重金请动,劝说让范蠡回吴地,否则很有可能出现一些意外…… 吴王僚却直接拒绝了。 他对旁人说:「我信任范蠡,范蠡信任我,我将楚地交给他管理,就是出自这份信任,如果他真的想在楚地封王,那我就将楚地送给他,让他当这个楚王好了。」 也不知道吴王僚到底是怎么想的,反正他就这样对麾下说了。 自此以后,谣言荡然 无存。 一转眼,十年时间转眼即逝。 在苏澈的治理之下,楚地越发强大,成为了全天下的经济中心,文化中心,以及军力最强大的国度。 在苏澈的建议之下,吴王僚将都城迁移到了楚地,两地进行了彻底的融合。 这十年间,大的战争不多,但小的战争却一直没有停下,在苏澈和孙武的指挥之下,吴国一直在以战养战。 十年时间,吴国陆续吞并了越国、蔡国、陈国、郑国、魏国、鲁国,以及一些小国。 这对于秦国、蜀国、晋国、齐国、燕国、中山国这种大国而言,压力简直不要太大,他们直接上书承认吴国的霸主地位,俯首称臣,让吴国放过他们。 但可惜的是,吴国和过去的霸主并不一样,吴王僚和苏澈的目的,并不是当一个诸侯霸主,而是要统一全天下,完成大一统的伟业! 这一年,吴王僚派遣庆忌,孙武,伍子胥三路大军进攻各国,至于苏澈,则坐镇中心指挥。 随着持续几年的战争,吴国陆陆续续的将整个天下所有诸侯国全部吞并,包括周天子的周国。 天下被大一统。 当年苏澈所说的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地同域、量同衡、币同形也被一一实现。 在苏澈的建议之下,吴王僚废除了原先的吴国称号,采用了全新的国号:夏。 夏,史书中记载的第一个世袭制朝代。 不同的是,此夏非彼夏,这是大一统的夏王朝。 是大夏帝国! 天下诸国,都是大夏之子民,并没有任何区别。 吴王僚作为第一位大夏皇帝,也是历史上的第一位皇帝,他自称「始皇帝」。 帝国中央实行三公九卿,管理国家大事。 地方上废除分封制,代以郡县制。 同时书同文,车同轨,统一货币、度量衡。 对外北击胡人,南征百越。 大夏开国,夏朝皇帝立庆忌作为太子,同时大赦天下,开始了休养生息,鼓励开田,鼓励开海,鼓励百家争鸣。 大夏治国以法而治天下、以黄老之学,孔子儒学治民,兼用百家之道。 一个崭新的,前所未有的帝国,冉冉升起了。 也就是这一年,发生了一件大事。 范子请辞! 已经走上人生巅峰的苏澈明白,接下来等待他的是永无止境的政务。 他作为大夏的三公之首辅宰相,虽然拥有了一人之下,万万人之上的权柄,可他并不稀罕这个权柄,因为这带给他的是无尽的事务,穷极一生都无法完成的政务。 天下初定,虽然还算稳定,可有太多太多的事情需要处理了,把他累死了,也忙不完啊。 所以,苏澈干脆请辞,辞掉首辅宰相之位。 这事儿瞬间震惊了朝野。 皇帝当然舍不得苏澈离开,他知道自己这天下到底是怎么得到的,如果没有苏澈,也就没有现在的大夏帝国啊。 这么一个最顶尖的人才,怎么可能随便放走呢? 皇帝直接询问苏澈:「我到底做错了什么?导致要你离我而去呢?还请直接说出来,我一定改掉。」 苏澈很是无奈的说:「陛下,您并没有做错什么,而是我已经厌倦了朝堂的生活,我只想归于乡野之间,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情。」 皇帝依旧不肯,他极力挽留苏澈,让他务必留下来。 就连庆忌都不舍得苏澈离开,作为苏澈的弟子,他晓之以情,动之以理,极力挽留苏澈。 然而苏澈依旧不为所动。 在他的坚持之下,皇帝只得放他离开。 苏澈辞掉了所有的职位,交代了所有需要交代的事情,离开了朝堂。 这一走。 又是一个传奇。 明明已经走到了人生的巅峰,掌握了权倾天下的权势,却能主动放弃,这是何等的高义?这是何等的品德? 在这个时代,苏澈的行为,和圣人并没有区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