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30章 传闻中的晚江姑娘 (第1/2页)
“道士,今天过年吗?” 直到回到家里,三花猫仍旧没有反应过来,跳上桌子,仰起头疑惑的盯着道人。 “不是。” “那为什么人晚上不睡觉了?” “还是要睡的,至少大多数人还是要睡的。”道人耐心回答,“只是回家晚了而已。” “为什么要跑到路上走?” “逸都晚上也有人在路上走啊。” “那是逸都。” “原来三花娘娘分得清逸都和长京的差别啊。”宋游露出欣慰之色。 “三花娘娘很聪明。” “世人皆知之事,就不必反复强调了。” “世人皆知之事~” “是啊。” “那这些人今天晚上出去,不会被路上走的禁军抓了吗?” 三花猫继续问道。 “以前因为长京城闹妖鬼,所以才不准人晚上出去,现在妖鬼被捉完了,自然就可以出去了,也不会被抓了。”宋游也认真的答,又问,“三花娘娘觉得晚上人可以出去更好玩,还是人不可以出去、只有猫可以出去的时候更好玩?” “这样好玩。” “这样好玩啊……” “晚上的鱼很好吃!” “和生鱼哪个好吃?” “都好吃。”三花猫顿了一下,却又盯着道人问,“三花娘娘是不是吃烤熟的煮熟的rou更像人啊?” “是。” 道人也顿了一下,又笑着答:“不过三花娘娘只需要像自己就可以了。” “是哦……” 道人上楼,三花猫也跟着上楼。 道人坐在窗前长榻上看窗外,三花猫也跟着跳上长榻,又跳到茶几上坐下来,时而盯一眼外面,时而盯一眼道人。 哪怕屋中已经漆黑,可坐在窗前,仍能看见外头与前段时间不同的长京城。 今夜的灯火要明亮许多。 若是此刻化作燕子,飞上天空,眼中的长京城该是处处灯火吧。 道人露出了几分笑意。 夜生活和夜市,既是一种生活方式,也是一种生活态度。 这个时代的发达自然远不及后世,物资的丰富与人们的见识都远不及后世,就如这夜间城里的灯火,哪怕每家每户都发一对灯笼,这些光芒汇聚起来也远远比不上后世的路灯,路上楼店的店招灯箱再醒目,也远比不上后世的霓虹招牌,可人们对于生命、生活的态度却相差不多。 …… 咣当一声。 宋游打开了坛子的盖子,将开水煮过的筷子伸进去,小心夹了一些菜花出来。 油菜花青绿色的部分已经不再青翠,金黄色也不再鲜亮,也变得软了,此外变化倒是不大。当时在南画县吃的时候天已经黑得差不多了,宋游一时也看不出和当初有什么区别,只夹出来先沥干水。 顺便夹一点放进嘴中。 “嗯……” 倒是没有发苦。 便达到最低要求了。 盐味也还合适。 好歹在阴阳山生活了二十年,还要照顾一个接近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太太,基本每年都要做不少泡菜,盐味还是可以拿捏的。 虽说初次一尝,感觉还是没有当初在南画县吃的清爽,可也能称得上不错了。 “不错……” 扭头一瞥,见猫儿在旁边看得认真,于是也夹一点捻在手上,递给她尝。 三花猫现在不挑了,给东西就吃。 吧唧两下,便咽了下去。 “好吃吗?” 宋游笑着问她。 “不知道……” 三花猫回答得诚实,随即仰头看他,又低头看泡菜坛,眼里满是求知:“把东西放在这个罐子里,就会变成这种味道吗?” “差得不多。” “就不会坏吗?” “差得不多。” “那可以泡耗子吗?” “……” 看来猫儿也想努力将生活过好。 “恐怕不行。” 猫儿一歪头,露出疑惑之色。 正待她要问一句为什么时,外头便传来了敲门的声音,于是她与道人都转头看去。 “……” 门外停着一辆马车。 马车上下来的是一名衣着华贵的妇人,正站在门口,身边既有车夫,也有丫鬟,待宋游走上前去与她见礼,她也立马回礼。 “请进!” “多谢先生。”妇人不敢托大,“听说先生有驱邪降魔的本事?” “在下从小修道,善于降魔。” 宋游随意瞄了眼这位夫人与丫鬟的装束,问道:“夫人想来是东城的富贵人家,不知怎么找到在下这里来的?” “前些时日府上花草需要照料,找了一位专门打理花草的匠人来帮忙,听那位匠人说,他此前晚上曾经撞见妖鬼,中了邪,结果一位刚来长京的先生只吹了口气就把他治好了,好比神仙。”妇人说道,又施了一礼,目光打量着屋中事物,“妾身特来寻找仙人。” “仙人不敢当。” “即使不是仙人,也定是高人,若能为妾身解忧,定然重谢。” “请坐下说。” “便不客气了……” 屋中自有桌椅,道人与妇人相对而坐,恍惚间像是东城那些算命大师的店铺。 车夫等在外头,丫鬟则站在身边。 “不知夫人有何忧愁?” “先生既是初来长京不久,可知长京有个琴酒馆,名为鹤仙楼,鹤仙楼的主人也是位琴师,名叫晚江姑娘?” “有所听闻。” “先生可去过那鹤仙楼?” “不瞒夫人,听说晚江姑娘是琴艺大家,被奉为长京十绝之一,在下一直想去见识一下,不过因为种种原因,未能如愿。” “先生对那晚江姑娘还有些了解?” “了解不多。”宋游如实回答,“只听茶楼的说书人说起过。” “不知茶楼的说书人又怎么说?” “茶楼的说书人啊……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