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128、Life公司 (第1/2页)
诺兰生物确定了下一步的发展规划,叶绵深感压力巨大。 持续几年十几年的投入,几十亿资金进入,对于她来说,也是个很大的挑战。 “咱们要实现弯道超车,最好是并购一家人工智能实验室。” “并购?” “对,咱们如果从0开始,不但浪费时间,投入金钱也不会少多少。”叶绵语气肯定, 陈晓想了一下。 他一开始的打算只是暂时拉个架子出来,等《废土世界》的人工智能复制到地球上时,一切问题都解决了。 但叶绵的话让他意识到,不能莽。 一个刚成立不到一年的实验室就取得了重大突破,不太现实。 尤其是《废土世界》的智能究竟是什么样,还不清楚。 按照莫雷的说法,智能助手需要培养, 而莫妮卡的表现更像一个人,而不是一个超人。 这就让他不得不怀疑,从《废土世界》提取来的人工智能,真的会是自己想要的吗? 在这种情况下,收购一家人工智能公司,很有必要。 不但是掩饰,同样,对方前期的积累,也是很大一笔财富。 “人工智能领域,目前的情况什么样?” 叶绵:“我初步筛查了一遍,直接研究人工智能的公司有1013家,扩展现实领域有568家公司,机器人公司有545家。” 陈晓感慨,“这么多家公司,都集中在人工智能领域,竞争还是相当激烈的。” 叶绵点头:“在人工智能的细分产业,比如做机器学习的公司,有1265家,比人工智能公司还多,做自然语言处理的公司有527家,计算机视觉的公司248家,做算法的公司164家,而做语音识别的公司有67家。” 这就是叶绵。 尽管她心里对投入巨大的人工智能实验心存疑虑, 但该准备的工作,一个不能少。 陈晓:“咱们把目标放在成立十年以上的,他们能撑这么久,起码是有一定的积累。” 叶绵在键盘上点击了几下,筛选出目标,“国内两家公司,国外五家公司,可以作为备选。” 陈晓走到她后面,扫了一眼,“国内的就不用了,咱们主要把目标放在国外,也算是为国增光。” 叶绵也不奇怪,国内成立十年以上的,情况都比较复杂。 开始介绍三家实验室的情况, nding公司,2011年成立,创始人是本吉奥中崭露头角,当年就拿到了三千万美元的风险投资。” 陈晓:“现在的估值是多少?” 叶绵:“最新一次融资是19年,2000万美元,估值应该在2亿美元左右。” 陈晓:“价格有点高。” 十几亿,不是一笔小数目。 叶绵:“除了价格之外,其他的都比较合适,公司在奥地利林茨。” 陈晓想了想,“那就先和对方联系一下,看看情况。” 叶绵:“我在最新的股东名单中,看到一个类似华人的名字,先和对方联系一下,老师之前去奥地利做过访问学者,也应该能帮上忙。” 陈晓点头。 叶绵这边开始行动,还没打听出华人的身份,life公司已经有了回应。 对于并购意向,life公司没有拒绝,直接开出了两亿美金的价格。 明显是遇到研究难题了。 陈晓让叶绵开始组建团队。 跨国并购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涉及到法律、财务、风俗、文化…… 复杂而繁琐, 如果没有专业人士参与,几乎不可能施行。 正当并购事项有条不紊的进行时,陈晓接到程子云的电话,邀他见面聊一聊。 陈晓心生疑惑,但表面工作还得做。 按照对方提供的目的地,来到一家会所。 程子云已经在门口等着。 陈晓心下奇怪,这家伙什么时候这么有礼貌了? “陈总第一次来这里吧?” 陈晓点头:“以前经过这里,还真不知道藏了这么一个宝地。” 程子云笑了一下,有几分得意,“这里环境不错,有空可以常来。” 说了几句话,陈晓不再绕圈子,直接问道,“云少有什么事电话里说一声就行,那用得着这么大张旗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