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和前任上节目开始爆火_第119章 千年龙虎榜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19章 千年龙虎榜 (第1/3页)

    从和前任上节目开始爆火正文卷第119章千年龙虎榜北宋景佑四年,苏轼出生在四川眉山。

    苏轼的老爹苏洵一辈子没考中过进士。他27岁以前,就是一个不爱读书的人,从27岁以后才开始闭门发奋读书。

    他自己每天读书学习,不仅自己越来越优秀,同时培养出了两个特别爱读书的孩子,也就是苏轼和苏辙两个人。

    北宋至和三年,苏洵带着20岁出头的苏轼和19岁的苏辙进京考试。

    在那一个“70少进士”的年代里,经过了层层的选拔,21岁的苏轼参加由礼部主持的考试的时候就获得了第2名的好成绩。

    这中间还有一个小插曲。

    其实苏轼本来应该是第1名的。

    因为主考官欧阳修阅卷的时候看到苏轼的文章,他觉得这篇文章写得非常好,很有可能是他的学生曾巩。

    如果他给了第一的话,那岂不是就会被大家风言风语说闲话。

    所以他最后给了个第2名。

    但谁知道结果一出居然是来自眉山的苏轼!

    而在宋仁宗嘉佑二年的这场科考,榜上进士除了苏轼之外,更有无数的牛人。

    而这一年也被称为千年龙虎榜,千年科举第一榜。

    先看考官。

    主考官欧阳修,唐宋八大家之一,千古文章四大家之一。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累赠太师、楚国公。

    阅卷老师梅尧臣,宋诗的“开山祖师”。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

    副考官王珪,韩绛,范镇。

    这一榜进士,在宋代政坛、思想界和文坛都产生了巨大且深远的影响,为后人所津津乐道。

    从政治角度来说。

    这一榜进士中有蜀党领袖苏轼、苏辙兄弟。

    朔党领袖梁焘,还有变法派的骨干吕惠卿、曾布、蒋之奇、林希等人。

    从文学的角度来看,唐宋八大家中,宋代六家就有苏轼、苏辙、曾巩三人在此一榜及第。

    从经学的角度来看,嘉佑二年榜囊括了洛学鼻祖程颢及其弟子朱光庭。

    关学的开创者张载及其弟子吕大钧。前者更是写出了惊艳千古的横渠四句。

    蜀学的代表二苏兄弟,宋学四大流派中的关学、洛学、蜀学三派的创始人都在这一榜进士中崭露头角。

    而这一榜进士中,《宋史》有传的有24人。

    其中任宰执的有9人。

    这一榜进士可谓人才辈出,星光璀璨。

    他们在北宋的文学、经学、政治等各个方面独领风sao,故而后人称之为千年龙虎榜。

    看完这一年的科举考试,唐运祥不由得感叹了起来。

    他当然不知道千年龙虎榜,但在这场科举考试之中出现的这些人物,在之前《两宋风云三》里面已经开始隆重登场了。

    所有的人都开始串了起来,并且在这一本《两宋风云四》之中给到了更多的细节。

    “精彩,实在是精彩!宋词的比例已经深入了化境,这虽然是一个架空故事,但细节写的太好了,有轻有重!”

    苏轼在后来的嘉佑6年制科考试之中也拿到了百年第一。

    官职一路飙升,在京城之中,当然是一战成名。

    这次的制科考试参加的一共有4个人,其中被录取的有三个人,分别是苏轼兄弟,还有著作佐郎王介。

    这次的考试才华出众的苏轼、苏辙兄弟给仁宗皇帝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

    考试结束之后,仁宗兴冲冲地回到后宫对皇后说:“我今天为子孙得了两个太平宰相。”

    看到这里,唐运祥摸了摸自己的肚子,显得很是享受,看到主角苏轼如此的有才华,并且受到了皇帝的重视,他就像看一个爽文的主角一样,看到了苏轼的冉冉升起。

    但他现在还不知道的是,正是因为宋仁宗对苏轼的赏识,在后来差点要了苏轼命的乌台诗案之中,救了他一命。

    故事在继续着。

    苏轼的母亲和父亲先后死去。

    人事凋零,情难自已。

    故事很快来到了神宗皇帝一朝。

    神宗皇帝和王安石开始了变法。

    【治平三年,震动朝野的王安石变法开始了,朝野上下人心惶惶,而彼时苏轼的目之所及,已经不是他年少之时可以意气风发的安祥世界了。】

    苏轼是不支持王安石变法的。

    他锋芒毕露,有话直说,毫不掩盖,但是却得罪了很多的人。

    于是一道诏令下来,苏轼就被外放到了杭州。

    【熙宁四年苏轼被授予杭州通判】

    【熙宁八年,苏轼的结发妻子王弗已经去世十年。苏轼写下了《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