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品寒门_第五十八章 九品中正(2)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五十八章 九品中正(2) (第2/2页)

以掩盖其他任何缺点。

    晋朝一十九州,一百七十三郡国。季思心里有数,全天下所有的中正官们,包括各州大中正、各郡国小中正,几乎没有寒门出身。这些士族出身的人无论谁当中正官,在定品的时候自然会偏向士族的人,这是公开的秘密,不争的事实。所以,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局面。

    季思踌躇了一会儿,放下笔,从怀中掏出一颗珍珠来。季思最喜珍珠,这颗珍珠硕大无比,泛着泽泽白光。他一边把玩着,一边自语道:“施惠真会投我所好。”

    收好珍珠,此刻,施得的品级在他心中已经非常清晰了,果断提起笔写了上去。

    将所有人都定好了品,季思就将这些材料送往豫州大中正处去审阅。豫州的大中正名叫贾恭,现任太常丞。这位大中正官有四位访问令。全豫州共统辖十个郡国,八十五个县。如果全州所有的仕人都由大中正一人来察访,自然是任务繁巨的,所以州大中正只品评本州重要的人物,其余不重要的人物就留给这些访问官们来察访品评。

    当然,州大中正和访问官们对下面郡国送上来的品评结果基本上认可的,少有驳回。当下,季思拿着汝阴国仕人的品评结果给贾恭看。

    贾恭随手看了看,道:“张访问,汝阴的品评结果你先去审阅审阅吧,有什么问题再报给我。”

    张访问答应着,接过季思手里的材料,逐一看过。季思坐在案旁,贾恭问他道:“季中正,今年你们汝阴有什么俊秀之士吗?”

    季思上前回道:“大中正,我们汝阴仕人历来表现平平,不过今年却有两个新人表现不凡,一个是散骑侍郎、广武乡侯施惠的公子施得,系太学出身的;另一个是孝廉出身,名叫舒晏的。两人俱是青年才俊,后起之秀。”

    其实,施惠早就跟贾恭打好招呼了。这时他装作一惊,笑道:“对对对,你一说我就想起来了,这两个人我也早就有所耳闻。张访问,快把施得和舒晏的品评材料拿过来我看。”

    张访问令赶忙从众多资料中挑出施得和舒晏的来,递了上去。按理说,舒晏和施得这两个新人是不值得州大中正亲自品评的,只因贾恭从豫州刺史那里听说过舒晏的名声,他也想亲自品评一下这个传奇少年。施得呢,是因为其父施惠和贾恭是至交,他唯恐季思给施得评得品级低了,所以他想把把关。

    贾恭先看了施得的状语,道:“好个‘达’字。”又看了舒晏的举荐书及状语,道:“嗯,这少年也确实当得此评语。”随后放下状语,端起茶盏,边呷边道:“后生可畏啊。年轻就是好,哪像你我,这把年纪,只知劳碌,还从未领略过鲜卑之风韵。”

    季思听见“鲜卑之风韵”几个字,吓得出了一身冷汗:难道贾州都也知道施得跟那个鲜卑婢的事?这下可糟了,他要是参劾我一本,说我察考失实,妄加品评,我可要吃不了兜着走了。

    没想到贾恭喝完茶,又笑对季思道:“季中正对人物的品评,真是恰如其分,极恰当,极稳妥的。”

    他嘴上虽说状语写得好,心里却想:他这样状语,却要怎样定品?毕竟定品才是最重要的。又看两人的定品,见施得的定品是第三品——上下;而舒晏的是第五品——中中。

    当然,这里的“第三品”、“第五品”,并非真正的三品官、五品官,只是一个中正九品的品级。只因这九品中正制,才慢慢发展成为后来的九品官制。

    贾恭见后笑道:“季中正果然不负我望,不但状语写得恰当,定的品也是极相称的,看来我举荐你做你们汝阴的中正是没错的。”

    季思听后,提着的心终于放在了肚子里,心道:难道贾大中正说的‘鲜卑之风流’另有所指?还是他确有耳闻,故意吓我?想来想去,更倾向于后者,看来只有彼此心照不宣罢了。他擦了擦额头上的汗,道:“大中正对人物评价一向是公正的,我等小中正耳读目染,都深受影响,所谓上行下效,哪敢不公正!”

    “为朝廷甄选俊杰秀异之人入仕,为国家效力,是我等中正官的职责所在,哪能不公正?”

    “大中正所言极是。”

    贾恭、季思两位中正互相恭维了一翻,就将品评结果送到吏部,以备吏部作为授官的依据。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