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五章 训斥 (第2/2页)
“叫他来!” “是!” 作为二千石以上的官员哪个没挨过训斥,但赵遵真是第一次,他不知道自己做错了什么。赵遵心里正义和真相高于一切,这也是他出生入死的动力,为此赵遵游荡了好几天。 “赵将军!” 熙攘的大街上有人喊住了赵遵,赵遵望向呼喊自己的方向,路边停着一辆豪华的马车。帘子挑开,大皇子刘焱笑着向他打招呼。 赵遵忙跑过去,低声讶道:“大皇子,您怎么在这儿?” 刘焱招了招手:“上车!” 赵遵登上马车立刻被眼前的事物惊呆了,车厢非常宽大可以坐四个人,但被强行塞进了一张案子,案上摆着一摞竹简、笔墨、坐上有更多的白绢,甚至还有一盏铜灯。 “这是……” 刘焱解释道:“最近父皇都没给我安排差事,我又不想一直闲着,于是向鲍相请了个誊抄的小活,能了解一下地方是百姓的疾苦,嘿,权当练字了!” 赵遵笑了:“大皇子真有心呐,可在车里太憋屈了。” 刘焱道:“为了这点小事让仆人们来回奔波我于心不忍,在车里将就一下也挺好,还可以体察一下民情。” 赵遵颇为动容,大皇子不卑不亢、爱惜百姓的性情却是难得。 “赵将军,这个时辰你不当值吗?”刘焱傻傻的问。 赵遵大笑:“殿下该了解我,让我天天面对那些学究有点困难!” “哈哈,我猜也是,刚才见你低着头无精打采的,怎么,有难处?”
赵遵并不隐瞒:“差事没办好,让皇帝斥责一顿。” 刘焱安慰道:“别说你了,我们几个兄弟哪个没挨过父皇的骂,这几年父皇的脾气好很多了。你是李夫人的外甥,父皇格外看中你,说你两句也是为你好。” “让殿下这一说,我心里好受了不少。早知道在京城做官那么多烦心事,还不如请旨回辽东继续当我的边郡太守来的自在。” 刘焱感慨道:“在北地那段时日确实值得回忆,不过做大事还是要在京城历练,别的不说丞相府十三曹的主事随便拿出一个,你我的才能都不及人家。你一入仕途便受到父皇照顾,历任官职都是直属内朝,避免了许多外朝各官署派系的争斗,不过要想再进一步今后也难免了。” 赵遵重新打量了刘焱一番,这还是别人口中那个儒弱无能的“弃子”吗?刘焱道:“我虽然不是什么人才,可自幼受到父皇的教导,又有名师指点,耳濡目染这点道理还是懂的。” 段皇后无后按照礼法当立长子为储君,虽然皇帝不喜欢他,但遵循礼法耿直的大臣还是有的,他们默默地支持大皇子,皇帝有诏他们奉诏,皇帝无诏他们很可能站在大皇子一边。段皇后也需要刘焱,他的存在以可制衡二皇子,那天刘焱傻乎乎的冲到宫门前,也许并不是没有大臣愿意给他通风报信,而是这些人出于保护才不告诉他的。皇帝也知道大儿子迂腐,但刘焱这份愚忠这份孝顺哪个父亲能够拒绝。刘焱的“愚”是他安身立命的手段,大智若愚。 “殿下,一直在这儿吗?” 刘焱道:“晌午差不多都在这儿,这儿离相府近。” “如此小臣有事便来此请教殿下!”赵遵告诉要走,刘焱没有多说什么,毕竟赵遵与自己不是一个阵营里的人,这一点无法改变。 石记珠宝在赵遵的运作下盘下新店隆重开业,苗氏变身八面玲珑的女掌柜,让石记珠宝变成了上层贵族中新宠儿。然而赵遵尽全力寻找,但王氏仍然杳无音信。 “主公,最近迎西坊非常热闹!”负责调查迎西坊一带的郭华向赵遵汇报。 “那里本来就很热闹。” “最近又有十几个部族,几百号人迁入迎西坊,迎西坊本就鱼龙混杂,这下更乱了。”郭华继续说道。 “哦?”赵遵放下了手中的密报。 “近两个月已有十几支羌、吐谷浑和吐蕃的族群部分或整体迁入大周境内,其中地位高的一些准许进入迎西坊居住。” 听了郭华的话,赵遵顿感不妙:“高原上那位雄主动作太快了,夹缝中生存的小部落率先感受到了压迫提前找好出路,如不干预三年之内一个完整的吐蕃将虎视东方。” 郭华道:“主公说的不错,皇帝也意识到了。这几日西行的商队激增五成,粮食被服大量运往吐谷浑等地,关中各地都在招铁匠,兵器坊昼夜开工。” 赵遵说:“大势所趋,全力支援能多拖两年,四方馆的情况呢?” “走了几位,又来了几位,还没看出端倪。不过今后几年主公那位好友班闰应该非常抢手,制约吐蕃还要仰仗西域都护。” “裘大人,好久不见了。”转天赵遵来到了四方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