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六章 东三郡 (第2/2页)
就行。 寇封也实在不想跟申家兄弟打交道,毕竟他一直是武将出身,跟这些世家或者文人打交道,一直不太感冒,索性就直接把这摊子事儿交给董允去处理了。 这样也好,各自分工,省的麻烦。 张溪听完这些前因后果后,顿时就全明白了。 说白了,寇封这个总督东三郡事的位置,就是一个临时过渡性的职位而已。 刘备手头一时间找不到可以信任的,文武双全的人手,不得不硬着头皮让寇封上的。 等到刘备彻底消化完汉中之战的成果,腾出手来之后,自然而然的还会对东三郡做出调整。 因此,现在的这个寇封管军,董允管民的分工,也不过是临时性的安排而已。 既然是这样,张溪是没啥话好说的,让寇封不要多事,军中之事自己做主,如果遇到政务,多听董允的话就好。 其实这样也好,寇封不接触政务,就不需要去跟申氏兄弟打交道,自然也就不存在得罪或者欺压申氏兄弟的可能。 而且即使不小心得罪了,寇封也掌握着兵权,而申氏兄弟那边,也有董允去帮忙擦屁股,问题也不会太大。 就一点只要这个二哈不要连董允一起得罪了就行。 张溪主要嘱咐寇封的就是这个,而且嘱咐完了还不放心,张溪还亲自去拜访了董允,跟董允交谈了很久,核心思想就是一个——我兄弟没啥坏心眼,要是不小心得罪你了,你跟我说,我收拾他!!!
董允被张溪这一通造访,给弄的哭笑不得。 这时候的董允,完全是年轻人,小字辈,甚至都还没有进入到诸葛亮的“人才储备计划”中,论身份,论地位,论功绩,不管是张溪也好,寇封也好,都比他强的不是一星半点。 尤其是张溪,很明显是刘备集团的核心人物,而董允的父亲董和,到现在也只是在诸葛亮手下当秘书而已。 偏偏这样的人,亲自上门拜访,对自己说了一堆像是要把寇封托付给自己的话董允觉得自己有点受宠若惊啊。 不冲别的,就冲张溪今天这么拜托自己,将来寇封要是真的得罪了自己,自己也不会跟寇封计较的。 做完这些事情后,张溪才略微放心的继续出发,在五月中旬的时候,跟徐庶一起,抵达了汉中南郑。 拜见了汉中王刘备后,徐庶和张溪在馆驿暂时住下,等待参加军议。 徐庶和张溪还真的不是最后一个到的,他们到的时候,诸葛亮才刚刚从成都出发呢。 没办法,汉中一战获胜,刘备固然获益最大,但在成都方面,同样也有一大堆各种利益纠葛的事情要处理,诸葛亮一时半会儿的真的脱不开身。 等好不容易安排好了一切事务,诸葛亮这才起身前往汉中。 诸葛亮不到,这个军议是没法提前开的,因此,徐庶和张溪在馆驿内住下,一边等到军议召开,一边也趁机领略一下汉中的风采。 结果嘛败兴而归。 二月份刚刚结束对峙,刘备还要派兵去接管各县,真正控制汉中已经是三月下旬的事情了,到现在也不过是一个多月的时间而已。 打仗打了一年多,很多地方都相当的残破,田地也彻底荒废了,而刘备有没有足够的时间来休整,甚至因为汉中人口严重不足,导致汉中春耕的百姓都组织不起来,哪里还有什么风采可以一看的。 就在馆驿内呆着,安心等诸葛亮抵达汉中好了。 不过也不算无聊,徐庶和张溪本来就很聊得来,再加上时不时的庞统也会过来看望一下,发发牢sao聊聊天,小日子过的也挺快的。 有时候张溪也挺恍惚的,眼前的两个人,一个原本应该在曹魏那边当官,另一个坟头草都快有一米高了,现在却聚在一起,跟自己喝酒聊天。 挺神奇的。 不管怎么说吧,就这么呆着过了半个多月,诸葛亮终于从成都赶到了汉中。 这下,军议可以正式开始了。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