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三十章 代表与互助组 (第2/2页)
怎么办,陈华清看着自己小本上被划掉的“村委会”、“村组织”等字眼,无奈的叹了一口气。在族老们没被打倒的情况下建立类似村委会的组织,陈华清就是在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暂时略过这个问题,陈华清合上自己的小本,整了整自己的衣服,走出军帐去见代表们。 陈华清一出来,代表们就上前纷纷问好,同时询问陈华清自己提出的建议是否被采纳了。 空地上摆了三圈长凳子,陈华清先让众人坐下来,然后自己坐在代表们的中间,不紧不慢的回复着代表们。 “建立民团,这个建议提得好,不过现在有卫所军在,民团暂时不需要。但以后肯定得建,至于怎么建,这个问题暂时不好说,到时的情况没人说得上来。” “大家觉得一个村子就那么几个代表不好工作,这点我认同。因此我觉得在每个村子里成立上那么几个‘互助组’,代表们任组长,这问题就好解决了。” “这个互助组,要以一家为一个单位,只要哪一家加入互助组,哪一家就能免费领一把农具,而在座的各位就是负责发放农具的组长。” “宣传队的事,我准备在重庆卫开个代表大会,到时只要是我重庆卫治下都要派代表来,你们现在赶紧回村子里建互助组,到时去重庆卫开会时顺便把农具领上。” “还有,我丑话说在前头,到时谁不去,谁就别当这个代表了。” 陈华清的一番长篇大论蹦出了不少现代词汇,代表们听不懂,但陈华清的意思大家还是懂的。 互助组在各村代表的宣传下很快就人尽皆知,村民们在得知只要加入互助组就能领一把农具,鉴于陈华清刚在各村让族老们拿出公田的一成收入办村书院所表现出来的威信,人们还是很相信陈华清会给他们发放免费农具的,但前提是加入互助组。 于是,各代表的家门槛被人踩破了,几乎天天都有人上门明里暗里的问代表关于互助组的事。一时间,原本还被人有些无视的代表们突然成了香饽饽,走到哪都有人尊称一声“某代表”。甭管这些代表心里是怎么想的,但面上飘飘然之样尽显。 不过也就是一把农具,村民们也不至于付出过多代价,倒也没人上门送礼,顶多是和代表们见了面拿点自家磨得面或是做的鞋子之类的,但这也让代表们感觉自己身份的含金量大大提高,办起事来也更尽心尽力了。 除去挂个名的族老代表,各村选出来的代表共六十八人,最后根据各村报上来的情况,一共有一百二十家进了互助组,剩下的还有想进的,被陈华清给拒绝了,重庆卫那边的铁制农具供一百二十家已经是极限了。 为了避免出现不患寡而患不均的情况,陈华清又给个代表打了个包票,互助组是要让所有村民都加入的,免费农具以后每家都会有的。 在解决这些事的时候,陈华清让人通知身在重庆卫的黄诚,让他联络其他地方的代表,十二月二十五,临近年关之时,开一次代表大会,彻底把整个重庆卫捏合在一起。 在陈华清这边忙着处理各村的事情时,刚刚经过武力分地的涪陵却暗流涌动。 被陈华清逼着拿出地契的地主们在陈华清和永川的卫所军走后,心思立刻活泛起来,互相加紧联系,商讨怎么夺回自己的地,并让陈华清死无葬身之地。 一方面,地主们偷偷把自家的家丁集合起来,从各自家的地库里拿出保存已久的武器,悄悄地训练。另一方面,有门路的地主偷偷联系到重庆最大的盐枭龚大海,很是花了一大笔钱请了龚大海手底下一队两百人的盐丁,众地主不再相信自己的那些所谓关系,直接雇了人准备自己解决。 这次地主们做得很是悄无声息,而涪陵的民众还在忙着分地之后的大堆琐事,驻扎在涪陵的卫所军和宣传队也在忙着其他的事,情报司的人隐藏在民众中,接触不到已不再相信农户的地主,对这些事一无所知。 柴家消息灵通,倒是听到了一些风声,不过家主柴丰不让柴家子弟和那些意欲反对陈华清的人接触,同时也不告诉驻扎涪陵的卫所军,柴丰打定主意静观其变,两边谁胜了便和谁站在一道。 在柴丰的心底,依旧很不满陈华清的分地,柴家诸人也一样。但柴丰终究是谨慎的,没有贸然参与反对陈华清的行动里,毕竟,陈华清真正的大本营在重庆卫。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