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零三章 到蚝镜 (第2/2页)
都不平静,在海上航行,时刻都要小心,一不小心就是船翻的结局。”说着说着,李约翰好像想起了自己从祖国来到这万里之外的明国一路上所经历的种种,在长达六个月的航行中,李约翰对大海有了更深的了解,也更加敬畏。 从广州到蚝镜是顺流而下,速度较快,从上午起程,下午就到了蚝镜。在登上蚝镜的码头时,李约翰做出了个邀请的动作,对众人道:“欢迎各位来到天主教的国度。” 众人哈哈大笑,这李约翰也太能得瑟了。只有陈华清眼皮跳了跳了,看来不仅是葡萄牙人,就连住在岛上的各国传教士也都理所当然的认为蚝镜是他们的土地,殖民思维已深深映入了每个出海航行的西方人心里。虽然陈华清不满李约翰的说法,但他没有说出来,现在了解蚝镜才是最重要的。 除了海南岛,蚝镜在当时的南中国海算是一个大岛,弗朗机人(沿海一带对西班牙、葡萄牙人的称呼)在蚝镜不仅修建了专门用来停泊商船的大型码头,还建起了自己的行政机构,用来管理岛上的一切事务。 在弗朗机人刚登上岛时,明朝还在岛上驻有两百明军,后来由于西南战事吃紧和弗朗机人的贿赂,两百明军被调到他处,弗朗机人一步步把蚝镜占为己有。就像现在,陈华清他们登岛,还得去弗朗机人的行政厅去登记。 在行政厅登记完后,陈华清已基本肯定蚝镜已被弗朗机人控制住了,而明朝官员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毕竟一来弗朗机人每年向他们献不少财礼,二来朝廷每隔一段时间便会派一名官员登岛,不知道和那些海外番夷商讨什么。 陈华清出了行政厅后,便提议李约翰带他去弗朗机人修的大型码头看看。李约翰虽然急着回圣·保禄学院,但也没有拒绝陈华清的要求。 不得不说,弗朗机人的造船技术确实先进。虽然陈华清不懂船只构造,但从那巨大的船身和遮天蔽日的船帆也能知道制造这种帆船很不易。不过陈华清也没见过这个时代的中国式帆船,倒不好比较两者。 “这艘船马上就要出发了。”李约翰指着陈华清看到的那船说道。 “那应该是商船吧?”陈华清道。 李约翰笑道:“那种船既能当商船,也能当军船。在福建。你们明国人自己造的船也是和我们的差不多,既能当商船,也能当军船。” 陈华清笑笑不语。 参观完码头后,众人跟着李约翰去了他口里一直念叨的圣·保禄学院。李约翰在领着陈华清一行人去政务厅登记的时候,就有人给圣·保禄学院的人报信说是李约翰回来了。 圣·保禄学院门口,负则远东地区的大主教亲自出来迎接李约翰。自从南京教案后,天主教在大陆的活动一再受阻。罗马教廷已经传来消息,若在明国的传教活动依旧如此低迷的话,大主教就不用干了,直接回罗马述职。李约翰是南京教案后蚝镜传教士中第一个到达南京的,大主教想知道现在明朝廷对于天主教是个什么态度。 对于李约翰带来的人,大主教也是热情招待,安排其他传教士接待陈华清一行人,自己带着李约翰去了教堂里的祷告室,询问李约翰在南京的进展怎么样。 圣·保禄学院也是一座教堂,蚝镜的教堂可比南京的教堂大多了。陈华清他们被领到专门的待客室,然后在每个人面前摆放了一本圣经,请他们阅读。陈华清翻了翻已被译成汉语的圣经,不由得笑了笑,看来南京教案对天主教的打击很大,圣·保禄学院居然用这种方法开始传教。 陈华清还算是给李约翰面子,还翻了翻圣经,其他人要么不识字,要么纯粹不感兴趣,动都没动圣经,让负责招待的神职人员脸上有些尴尬。 陈华清叫过来一名神职人员,用北京官话问道:“你能听懂我说的是什么吗?”说的过程中还比划了几个动作。 圣·保禄学院的作用就是负责培训来华的传教士学习北京官话和各地方言,因此能听懂陈华清的话。那名神职人员说道:“能听懂。” 神职人员虽然会说官话,但说得很僵硬,陈华清听起来怪怪的。“你能不能带我去你们的藏书室看看,我想多了解一下贵教。” 那名神职人员高兴的用不熟练的官话说道:“原来是慕道友啊,没问题,你跟我来。” 陈华清让其他人继续待在待客室,自己跟着那名学员去了圣·保禄学院的藏书室。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