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194 公差下香山 (第2/3页)
给他们详细解释了这个之后,用肯定地语气说道:“只要你们做好了,我都可以给皇上推荐你们。就算这远的不说,就说现实一点的,香山居会给你们出场费,一次一百文,一个月三十天,早晚两场,那便是六贯钱了,然后和起点社五五分成,如何?” 一个月六贯钱,哪怕是两个人分,还要交钱给起点社,但这么忙活一、两年,也能在香山县买一套不错的房子了。 因此,一听这个价格,施文昱都不等他叔说了,直接站起来向张一凡,惊喜地说道:“驸马爷,我做,我做!” 施彦才这边,也没有再反对。 反而是罗贯中,有些不安,站起来向张一凡说道:“驸马爷,我们免费在这里吃住就已经让您破费了,您再这么出钱,我们……我们……” “哈哈哈……”张一凡一听,当即哈哈大笑道:“罗老,你以为我这么做是会亏本么” 罗贯中听了,没有回答,只是看着张一凡不说话。但是,他的脸色却是明白无误地表明,驸马就是亏本的。 他之前写得书,已经印刷出来了,放在书店卖,他自己都有去蹲过,发现压根没什么人问津。 藏书阁那边,倒是有人借着看了,但是也没有驸马写得那些书更受欢迎。 因此,罗贯中心中很清楚,这还是驸马自己出钱在养着自己。如今又加上恩师的家人,就更破费了。 不久又有出场费就给一百文一次,这不明摆着是照顾了么! 一个壮年劳力,在香山县干一天活,也就三十文的上限了,普通的,也就只有十五到二十文而已。 施家两人,以为自己和驸马关系很好。可罗贯中自己知道,他和驸马也是素昧平生,以前就没见过的。 这种恩情,让他感觉有点没法还了。 此时,张一凡看他的表情,便笑着解释道:“我对我们两人的书有信心,在香山居开讲之后,肯定会吸引那边的顾客在同等条件下去吃饭,增加了客流量。甚至应该还有人会专门为了听评书而选择香山居吃饭,从而让香山居赚到更多的钱,这便是评书的功劳。” 说到这里,他顿了顿之后又道:“另外还有,很多人会等不及听后面的故事,如果自己识字的,就会去买书看。这么一来,我们书的销量也会上去了。就等于说,施家两位去讲评书,那是给我们的书一个广而告之的机会。你看,我会破费么?我是赚钱的吧?” 罗贯中:“……” 施家两位:“……” 他们都没见识过,驸马竟然从一件普通的事情中讲出了那么多的道道,让他们有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原来还能是这样? 如果是朱标或者朱棣他们,反而会见怪不怪了。因为他们已经听得多了,麻木了,就算张一凡说能变出个大活人,也不会太过吃惊。 对了,还有一个人也免疫了,就是朱镜静。这不,她就在那听着,带着微笑,一点都不吃惊。 张一凡看着他们,又接着说道:“这个通俗文学起点社,我是想长久办下去,并且流传后世。因此,我一直补贴钱是不现实的,所以要让起点社能赚钱,你们好好努力,回头就算我父皇那边没什么结果,莪也会把这个起点社运作好了,给你们一份足以传家的财富。” 他是真这么想的,有罗贯中,还有他在,什么经典作品没有?以后这个通俗文学起点社运作成为股份公司,不就可以了么! 也是这个原因,他就没有把这个起点社定为官办。 张一凡说到这里,转头看向自己的媳妇说道:“以后这个起点社,就由你来管。按照那些官办厂一样来管理,记账。你再招一些嗓子好的女工,归于说唱部,编一些通俗曲子来传唱,宣传我们通俗文学起点社,以及县衙所需要宣传的内容。” 朱镜静听了,顿时眼睛一亮道:“就是你有的时候唱得那种?” 她听张一凡有的时候唱过歌,各种类型的都有,她跟着学,一学就会。如今张一凡这么一说,便便立刻理解了,那便是通俗的曲子,难怪那么通俗易懂容易传唱,和她以前听过得不一样。 张一凡听了,点点头说道:“对,就是那种,回头我教给你,你再交给那些女工。” 说到这里,他看了一眼施家两位,又接着说道:“男的也要几个。练好了,下个月就可以赚县衙的钱!” 朱镜静:“……” 县衙的钱,还不是夫君说了算。 ……………… 稍微早些时候,在南京的朱元璋,下旨吏部选官不拘资格。 他说:“朝廷悬爵禄以待天下之士,而资格是为常流而设。若有贤才,岂能拘泥于此。今后庶官若有才能而居于下位的,当不次擢用,不拘资格。” 之所以如此,还是人才太少,让朱元璋都有点急了,不得不明旨宣布,只要是人才的,就不要拘泥于资格啊什么的,赶紧推荐,该重用的,都会重用。 或许也是基于此,朱元璋比原本历史上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