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八五章 一统世界等于诸天门户,赵玄归都! (第2/4页)
“朝堂九成都赞成分封,大王不会违了我们这些重臣的意,更不会寒了天下有功之士的心。”王绾笑了笑,对着扶苏道。 “恩。” “但愿如此。” “如若父王不启分封制,正我大秦律法军功之典,那我必死谏父王。”扶苏沉声说道,眼中充满了坚定之色。 “为了大秦,老臣一样责无旁贷。”王绾也义正言辞的道。 章台宫内。 嬴政坐在王位上,脸上已经没有了一统天下的欣喜,而是带着一种发愁之色。 因为那欣喜都被刚刚朝堂上的群臣给搅散了。 而且这还是他好儿子带的头。 “臣参见大王。” 这时,尉缭缓步走到了大殿内,躬身对着嬴政一拜。 “坐吧。” 嬴政一挥手,脸上带着几分颓色。 “谢大王。”尉缭道谢一声,落座在了一侧。 “刚刚朝堂上,你如何看?” 看着自己的智囊,嬴政直接问道。 “利益动人心。” 尉缭不假思索的道。 “恩。” 嬴政点了点头,脸上变得更加的沉重:“继续说。” “一直以来。” “我大秦军功爵位制的存在就是以分封制为本,有功赏,赐封爵位,赐予封地,这是我大秦所有人都知道的。” “在我大秦最开始启灭国之战时,早就有人动了心思了,只不过碍于大王的威严,他们不敢开口,可如今天下一统,事关他们的利益,他们自然不会再忍了。” “一旦大王开启分封制,就算不论军中战将,在朝堂上有很多朝臣的功劳都可封侯,可拥有封地,就算再不济,他们也可以入敕封功臣的封国之中为丞相,为大吏。” “这是他们的利益,自然会如此。” “为了如此利益,他们可会做出任何事。”尉缭沉声说道。 “好一个利益啊。” “看来,孤还是高看了他们对大秦的忠诚了。” “为了自身利益,将大秦的国本置之不顾。” “倘若孤启用分封制,孤掌国这一代无虑,孤死了后,玄儿掌国后无虑,甚至于旭儿也无虑,但是再过去几百年呢?” “我大秦又会是另一个周国,我大秦好不容易一统的天下又将会变成诸国割据,炎黄仍然不是一个整体,天下之间,仍旧战祸不断。” “我大秦无数锐士付出的血战,付出性命终究成了一场空。” 嬴政捏紧了拳头,脸上涌起了一种怒色。 “分封制,绝不可取。” 尉缭沉声说道。 其实。 如果施行分封制。 以尉缭之功,也可封侯,可获得一块很大的封地。 但尉缭对这些可并不在乎,虽然他也有妻儿,但是根本没有朝堂上那些朝臣那般利欲熏心。 毕竟。 如果不是因为赵玄的出现,给予了他强盛大秦的全新希望,在大秦一统后,尉缭就会归于鬼谷之中,所谓的封侯,他又怎会在乎? 对于他这等人而言,更加在乎的是做了什么,为大秦,为天下,为苍生。 这就是他的追求。 “孤如若直接拒绝了,不施行分封制,只怕那些人不会罢休,或许还会被他们挑起事端,引起天下臣子的闹心,甚至还有寒了功臣之心大患。。” “可如若不拒绝,于我大秦而言,便是无尽祸端,无尽祸患。” “尉卿,孤该如何去做?”嬴政看着尉缭问道。 此时此刻。 嬴政的确是有些顾忌了。 如若是其他的事,群臣敢妄议国本,嬴政大可直接怒斥,甚至重惩,但是这分封制是一直传承下来的,而且还是与大秦军功制挂钩,如若嬴政直接否决了,定然会给无数大秦臣子寒心的。 所以。 嬴政不好直接落定。 “臣以为。” “此事由大王来说,或许有失对军功制的公允,会引起许多人诟病,但如若换一个人来说,那情况就截然不同了。”尉缭抬起头,笑着道。 “你的意思是…”嬴政抬起头,目光之中也带着一抹会意之色:“让玄儿来说?” “不错。” “我大秦内,论战功,论灭国之功,何人能够与我大秦秦武君比拟?” “如果以秦武君之功,那足可封王了。” “如果秦武君反对,那些人还有脸要顽抗提出分封制吗?”尉缭冷笑道。 听到尉缭的话。 嬴政原本还一脸愁容的脸上顿时浮起了笑容:“不愧是孤的谋臣,这一举,厉害。” “他们都想着凭借他们的功劳来得到益处,封侯封王,但又有谁的功劳能够比得上玄儿?玄儿若是开口,他们还有脸?”嬴政顿时大笑起来。 “此事,看来还需在秦武君归来之前与秦武君通气一番,如此一来,方可得无疏漏。” “只要秦武君知道了,王翦,桓漪诸位将军也会知道,论战功卓越,谁人比得上诸位上将军?” “有他们拥立大王,谁人反对?”尉缭说道。 “此事。” “无需知会玄儿。”嬴政却是摇了摇头。 “为何?” 尉缭一愣。 “他是孤的儿子,孤相信他不会是扶苏那般短见。” “只要玄儿回来,根本无需孤提醒,他自然会明白,更会去驳斥那些私心臣子。”嬴政十分自信的道。 这是一个父亲对自己看重儿子的最大信任。 “臣明白。” “臣也相信秦武君。”尉缭重重的点了点头。 目光一转。 齐地,临淄。 “启禀君上。” “楚地刚刚传来了捷报。” “楚国彻底覆灭,所有疆域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