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三章 计策 (第2/2页)
br> 尤其是三皇子,自从第一次见面,他便对自己充满了敌意,而自己好像从来没有得罪他吧。 不过秦平安还是回答道:“谁说要跟其余两国借银子了?” 三皇子冷哼一声道:“不跟其余两国借?那平安侯想跟谁借?” 秦平安道:“当时是跟有钱人借了。” “京城之中,商户富商何其之多,身家数十万,上百万两者,更是不计其数。” “而且,还有大武和大燕之人,在我京城经商,他们的银子,可是有很多的。” 听到秦平安的话,所有人都是眼睛一亮。 是啊,京城的富商何其之多,整个大乾,一多半的富商都在这里。 朝廷开口跟他们借银子,应该是能借到的,这不同于让他们无偿捐款,朝廷借了银子,是会还的。 听到秦平安的话,三皇子讥讽道:“呵呵,平安侯,你怕是不知道,那些商户富商,个个都是铁公鸡,想让他们掏银子,可没那么简单。” “那怕朝廷出面,说是借,可他们凭什么愿意给呢?” 秦平安看了一眼三皇子,说道:“三皇子问的好。” “那些富商,个个都是人精,没有利益,他们凭什么借呢?” 顿了顿,秦平安环顾四周,看向文武官员期待的眼神,缓缓说道:“只要朝廷给出足够的利息,他们就肯定会借。” 这时,户部尚书问道:“给他们多少利息?” 户部尚书,手握财政大权,最是精打细算,除却必要的开支,每年,三省六部,各个衙门都在用各种借口跟他多要银子。 如果不是他还算公正,恐怕如今国库中的九百万两银子也不会有。 而秦平安说要借银子,还要给利息,着实让他不悦。
秦平安笑了笑,说道:“给多少利息,就要看他们愿意借给朝廷多少银子了。” 随即,他面向玉案后的宇皇说道:“今日,陛下可下旨,向那些商户富商借银子。” “言明,最少借一万两,为期五年。” “借一万至十万两者,五年内税收减少半成至一成,借十万至五十万两者,税收减免一成至两成,而借五十万两以上者,税收减免两成至三成。” 听到秦平安的话,所有人都在心里纷纷叫好。 那些有钱人,个个都抠门抠到了家,如果许诺他们,只要愿意多借银子给朝廷,五年内可减免他们部分税收,他们还不得上赶着借银子给朝廷。 对于那些人来说,每年的税收,他们都要想尽一切办法,从账本中搞些猫腻,就是为了少交点银子。 现在,不用他们想破了脑袋躲避税收了,只要你借,朝廷就主动给你减税。 而只有户部尚书则是一脸愁容。 他再次开口道:“平安侯,你可知道,朝廷每年的税收,那些商户富商,可是占了至少三成的,如果减免他们的税收,你知道朝廷每年要损失多少银子吗?” “而且,五年内还给他们,朝廷这五年,所有人都要勒紧裤腰带过日子了。” 秦平安听到后,笑道:“尚书大人不要急。” “我自然知道他们的税收,占了很大的比例,没有他们缴税,朝廷会少很多银子。” “但是,今时不同往日,本侯刚刚从清水关回来。” 说到这里,很多人都露出了疑惑的神色。 他们都知道秦平安率领屠龙军去了边境,抵抗兽潮。 如今他回京,自然是成功抵抗住了兽潮,可这又跟税收有什么关系? 他们不理解,是因为,秦平安收回清水关,只有太子党的骨干和宇皇知道。 二皇子早就把兽潮退去,秦平安收回清水关的决定,发了奏折给朝廷。 由于同一时间,雍州发生灾情,所以这件事,还没有通知文武百官。 太子党把持内阁,自然是收到了消息的,所以太子和裴文清等人听到秦平安的话后,纷纷眼睛一亮。 宇皇这时也明白了秦平安的意思。 只听他突然大笑起来,笑的是那么的开心,这是宇皇极少会在朝堂之中,会表现出来的。 俄顷,宇皇缓缓道:“众卿有所不知,清水关等边境三城,已经被秦爱卿借助兽潮之机,收了回来。” 宇皇说完,所有人便瞬间明白了秦平安的意思。 户部尚书突然老泪纵横,喜极而泣。 因为,清水关作为边关最重要的要塞,进出都是需要收税的。 而每年清水关的税收,足以跟整个大乾国所有的税收相媲美。 这样一来,朝廷每年的税收,会翻上一倍,这怎能不让主管财政的户部尚书兴奋呢。 秦平安道:“本侯已经收回清水关,以后,大乾不愁没有银子,现在只要给那些富商们一个许诺,答应他们减去的赋税,边境自然能填补回来。” 说到这里,秦平安看向三皇子,看向田文芳,目光透露着讥讽。 接着,秦平安说道:“所以,你们认为,本侯之策,是否可行?” 俄顷,户部尚书擦掉眼泪,朗声道:“平安侯,大才。” 随即,便有更多的官员符合道:“平安侯,实乃国之栋梁。” “平安侯,实乃镇国之柱。”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