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何志华_第一百零六章 针感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零六章 针感 (第1/2页)

    第107章针感

    何志华略微思索后开口道:“应该是有办法的,不过还要看到患者才能知晓!患者做过取栓手术吗?”

    “做过取栓手术了,但是后遗症还有,明你有时间吧,跟我一起去看看?”唐明笑着开口道。

    “也好!明也没事!”何志华点零头道。

    “那行,明吃过早饭后我们一起过去!”唐明顿时笑着开口道。

    随后何志华又和唐明闲聊了几句后,才回到了会议室。

    何志华来到台上之后,开口道:“我们现在来行针手法中的辅助手法!在我们中医的临床上常用的行针辅助手法有六种,分别是循法、弹法、刮法、摇法、飞法和震颤法!”

    “其中循法是指在针刺前或针刺后留针过程中,医者用手指顺着经脉的循行径路,在腧xue的上下部轻柔循按的方法。”

    “循法具有催气、行气、解除滞针、减轻患者精神紧张四个方面的作用,是我们在临床上运用较多的一种辅助手法。”

    “在使用循法之前,首先要确定腧xue所在的经脉及其循行路线,然后用拇指指腹,或第二、三、四指并拢后用三指的指腹,沿腧xue所属经脉的循行路线或xue位的上下左右进行循按或拍叩。可以反复cao作,以xue周肌rou得以放松或出现针感或循经感传为度。”

    “第二种弹法是指在留针过程中,医者用手指轻弹针尾或针柄,使针体微微振动的方法。使用弹法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进针后要刺入一定深度,随后以拇指与食指相交呈环状,食指指甲缘轻抵拇指指腹,然后将食指指甲面对准针柄或针尾,轻轻弹叩,使针体微微震颤即可。”

    “弹叩的时候要手指灵活,用力均匀,力度适中,不可用力过猛,以免引起弯针、滞针甚至将针弹出。弹叩次数也不宜过多,一般7-10次即可。”

    “第三种是刮法,刮法是指毫针刺入一定深度后,以拇指或食指的指腹抵住针尾,用拇指或食指或中指指甲,由下而上或由上而下频频刮动针柄的方法。在刮动的时候要手指灵活,用力均匀,力度适中,刮动频率要匀速,医者的指甲要修理平整、光滑,不宜过长或过短。”

    “第四种是摇法,摇法是指毫针刺入一定深度后,手持针柄,将针轻轻摇动的方法。摇法分为两种,一是直立针身而摇,二是卧倒针身而摇。不过这其中直立针身而摇采用的是直刺进针,卧倒针身而摇采用的是斜刺或平刺进针。两者切不可混淆!”

    “第五种是飞法,飞法是指针刺后不得气者,用刺手拇、食指夹持针柄,轻微捻搓数次,然后张开两指,一搓一放,反复数次,状如飞鸟展翅,故称飞法。飞法宜在肌rou丰厚处的腧xue施术,捻放时要手指灵活,力度要均匀一致,忌用力过猛,否则易致滞针。”

    “第六种是震颤法,震颤法是指针刺入一定深度后,刺手持针柄,用幅度、快频率的提插、捻转手法,使针身轻微震颤的方法。震颤法cao作时贵在用力轻柔,不宜大幅度地颤动和震摇,以免引起疼痛和滞针。”

    何志华讲完辅助手法之后,也一一为大家做了演示,这也让所有的中医对针灸的针刺之法多了几分了解!

    待到所有的年轻中医都了解了针刺的辅助手法后,何志华才继续开口道:“下面我们来讲留针与出针!”

    “患者留针的时间应根据患者病情、年龄、体质、腧xue的位置而定,一般病证只要针下得气,施以适当的补泻手法后即可出针或留针十分钟到三十分钟,一些特殊病证可延长留针时间,比如急性腹痛、痛经、角弓反张、顽固性疼痛、寒性病证、持续哮喘、痉挛性病证等。”

    “有时留针可达数个时,以便在留针过程中间歇性行针,以增强、巩固疗效。不过我一般针刺得气之后,达到气至即可出针!如有需要可在针刺之后再行下针,留针是不得已的做法!当然这是我的个人看法!”

    “最后就是出针,出针一般都是用押手持消毒干棉球轻压针刺部位,刺手拇、食指持针柄,将针退出皮肤后,立即用棉球按压针孔,以防出血。”

    “出针看似简单,却也很多注意的地方,特别是要配合患者的呼吸出针,从而达到补泻的目的!”

    何志华讲到这里后,就算是将针刺的基本手法讲完了,不过何志华很清楚,针刺的手法并不难,这不是大家听课的重点,大家都想听得气以及气至,甚至基础针福

    何志华略微沉思后开口道:“之前我们了针刺的基本手法,那么下面我们来讲针刺的基本针感!”

    何志华此言一出,会议室里所有人顿时精神一振,明白这是干货来了,基本手法的话几乎所有中医都会有所了解,生活质运用醇熟,毕竟是基本手法是客观性的东西,只要勤学苦练即可。

    但是针感却是不一样了,这种主观性的东西,才是中医的难点所在。

    何志华此刻却是继续开口道:“我们现在所针感的从客观上来讲,是可分为医者和患者的两种形态的,其中医者的针感是指在针刺过程中,毫针等针对于手指触感的反馈,我所知医者的针感可分为三种!”

    “第一种即为得气之时的感觉,一般都是针下有徐和或沉紧福第二种是针刺进入却不得气的感觉,一般都是针下空荡或无托持感!第三种即为气至之时的感觉,一般都是针下横隔,扎之不下感!”

    到这里,何志华微微一顿道:“首先我们来得气!得气也就是所谓的经气感应,医者在得气之时会有针下有徐和或沉紧感,此时代表患者已经得气!”

    “其次我们来没有得气的感觉,没有得气的话,针下的感觉就像是在一个安静空荡荡的房子里一样,什么异样的感觉都没有!”

    “最后我们来气至的感觉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