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二章 是他 (第3/3页)
那双清亮的眼睛,似乎看出了什么。
“你......是有什么憾事吗?”书生问道。 “确有遗憾之事,起来,令人肝肠寸断。” “我在你的身上,感受到了无尽的遗恨。” 青年书生的话,让男子沉默起来,遗恨,的还真是入木三分。 如果上能够让他重回那一,或许...... 唉,或许他还是别无选择吧。 “绝漠功虽大,长城怨亦深。但知韶脉,不悟失人心。” 男子的口中,缓缓吟诵起诗句来,书生听后,心头一颤,目光惊异不已。 书生博览群书,知道这是南宋刘克庄的诗。 他望着眼前男子的容貌,忽然想起了两三月前的一件事,那是一件奇事,也是一件妙事。 男子吟完诗句,黯然神伤。 “你也是去寻人?” “嗯。嗯?为何也是?” “两三月前,我曾经也碰到一个人,你们的气质很像,他是去寻人。” “哦?那或许是故人。” “你也是陕西人?” “他也是?” “对,他也是。” 书生目中精光闪烁,接连的奇遇,令他心中既惊疑又兴奋。 男子点零头,若有所思,想来应当也是故人。 书生打开了酒葫芦,自己猛灌了一口,擦了擦嘴角,长出一口气,站在男子背后,张开双臂,对着两岸青山,开怀呼道:“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面缺崩城山寄寄,土埋冤骨草离离。” “千秋功罪,都予后人评。” “先生,请受在下一拜!” 朗声罢,青年书生面色肃穆,十分恭敬地向着男子折腰一拜。 男子赶紧起身,将书生扶起。 “再有一个时辰,大概就到鄱阳了,先生随后向何处?” “向东,一个叫做杭州的地方。” “果然是杭州,哈哈哈,在下正好与先生同路!” “甚好,可同去!” 两人相视一笑,书生再次将酒葫芦递给男子,这一回,男子没有拒绝,接过酒葫芦,痛饮几口,直呼畅快。 一个时辰后,渡船出了鄱阳湖,顺着鄱水直达鄱阳县饶州府城下。 饶州府城,这里是大清江西巡抚章于开府的地方。 鄱阳县内,驻扎有三万清军,皆隶属于巡抚章于麾下。 两人没有入府城,只是在城外的摊上,简单吃了个饭,填饱了肚子,便又启程。 趁着色还没有完全黑透,两人花了不少银子,搭上了一艘驶去浮梁县的商船。 这艘商船是往浮梁县贩卖鄱阳湖渔获,然后又在景德镇采购瓷器运往饶州贩卖的。 夜幕降临,通往浮梁县的昌江之上,商船静静地行驶着。 男子没有睡意,站在甲板上赏月。 弦月细,秋夜冷。 书生拿了一件袍子,走了过来,道:“先生,已经孟冬之末,即将进入葭月,夜里寒冷,心着凉。” 着,书生将袍子披在了男子身上。 “多谢你了。” “不妨事,这是我娘做的袍子,里面夹着鸭绒呢,暖和的很。” 男子的确感到身上的袍子完全遮挡住了风寒,轻轻抚摸了一下,柔软舒适,上面密密麻麻的阵脚触手可及。 他感受的到,书生的母亲一定很爱他的儿子。 母亲...... 曾经,他的母亲也为他缝过战袍,那件战袍伴随着他间关万里,戎马数载。 母亲过,希望那件战袍上染的鲜血,都不是他自己的。 可是最终他还是没有做到,那一,自己的血,终究还是粘在了胸襟之上。 “自古忠孝难两全,此言真是戳人肺腑。” “先生后悔的是当初自己没有劝住公子吧?” 书生突兀的一问,令男子心尖一痛。 良久,男子才恢复平静,额头上,却已满是汗水,不知方才一瞬间的痛,是多么的刻骨铭心。 “兄弟,还不知你的姓名?” “在下,顾君恩。” “你之前遇到的跟我很像的人,叫什么?” “他呀,他他叫王翦。” 男子一愣,呆滞了片刻,才回过神来。 书生笑了起来,自己都觉得自己的人生,开始变得虚幻起来。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