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复国从始皇帝嬴政开始_第二百七十六章 雄奇荆襄之地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七十六章 雄奇荆襄之地 (第2/3页)

,因而得名如此。

    簇,渡江稍易,警讯传来,阿尔津双拳紧攥,正要发号施令,令诸将归营备战,却又有斥候飞马回报。

    “报~明军万三,已至城南六十里外,正向我袭来。”

    斥候话音刚落,又一斥候持旗奔入。

    “报~枝江兵发,马步军三万东来,距我五十里。”

    军情接连传至,堂中满座皆惊。

    阿尔津更是拍案而起,瞪眼大喝道:“速速归营,整军备战!”

    “死守松滋,怠战者,杀!”

    诸将唯唯,纷纷俯身领命,但脸上神情,依旧惶惶不减。

    众人散尽,阿尔津忙遣帐下快马数路,再往江陵求援。

    敌军三路来袭,一旦松滋有失,他想撤都撤不了。

    敌军合兵七八万,攻他三万城,阿尔津心中也没有底。

    对手可是王辅臣这样的人物,他虽不曾识得,但也听闻过此人勇名。

    再想到自己麾下的臭鱼烂虾,阿尔津就更加的焦头烂额。

    松滋城中的粮草,只够大军坚持十五日,主要的军粮,一直都由江陵水路转运。

    敌军若是围城,两道断绝,半月内,没有援军赶到,只有城破一死。

    ......

    江陵城,乃是千古名城,古今重镇。

    禹划九州,始有荆州,而江陵,则是荆州府府治所在。

    从“下第一循吏”孙叔敖到万历首辅张居正,出身荆州的宰相多达一百三十八位,可见人杰地灵。

    而张居正,更是人称张江陵。

    江陵,地处荆江北岸,上镇巴蜀之险,下据江湖之会,扼守长江堑,沟通八方水陆,自古乃是兵家必争之地。

    府城更是雄奇荆襄之地,冠绝湖广诸府,太祖甲辰年,元至正二十四年,湖广平章杨景重修被毁坏的城墙,城垣周一十八里三百八十一步,高二丈六尺五寸,设六门,城濠宽一丈六尺,深一丈许。

    城池内外三层,外有水城,中为砖城,里为土城,护城河环绕,长达二十余里。

    本朝历任知府更是时有加固修缮,城墙脚下条石缝中,皆浇灌糯米浆汁,十分坚固。

    城墙更是备御周全,设有瓮城、敌楼、战屋、炮台、藏兵洞、复城门等设施,体系完善,易守难攻。

    崇祯十六年,张献忠攻陷江陵,不久西进巴蜀,下令拆毁城墙,但或许是事急,只是有破坏。

    自清军进据江陵城后,固山额真金砺便征集城中民夫,开始修葺城墙。

    张献忠的大西军撤退时毁坏的地方,如今都已经修补增强。

    城上的各处城楼敌楼,也都进行了整修。

    固山额真金砺十分重视江陵城,在他的经营整备之下,现在的江陵城,可谓是固若金汤,坚不可摧。

    城东南,有城门,名曰公安门,也称水南门,此门为江陵城的水运码头,与沙头镇有运河相连,并通过长湖水道与汉江相通。

    此门甚为繁华,长江往来商船,都要在此停靠。

    日有千人拱手,夜有万盏明灯。

    所谓“船开巴蜀柚橘柑,门泊东吴万里船”。

    当年刘备自东吴招亲后,偕孙夫人返回荆州,便是从此公安门登岸入城。

    水面之上,一艘兵船分水而来,缓慢的停靠在了码头之郑

    兵船之上,迅速涌出大队八旗兵卒,个个人高马大,披坚执锐,一看,便是军中锐士。

    而后,走出了一名身穿蓝色葛布箭衣,腰系白玉钩黑带,脚蹬青靴,头戴帽的太监,身边侍候着三五名灰袍太监与侍婢。

    再其后,又从船上涌出了二十名身穿明黄色行褂的侍卫,护卫在这打头的太监周遭。

    那太监生的面白无须,身材中等,细眉吊目,大耳长鼻,驻足远望片刻,扭头对身边的近侍太监问道:“怎不见来人相迎?”

    “回公公,已经提前打过招呼了,许是金砺都统忙于军务,脱不开身吧。”

    太监心谨慎的回答道,此番奉帝命,南下湖广巡视犒军,这第一站,便是湖北江陵。

    昨夜,便已经遣快船往江陵通传,没想到现在连个迎接的人都没樱

    大太监脸色瞬间阴沉了下来,皇帝知湖广兵微将寡,形势艰难,所以特命他南下,巡视犒军。

    为了尽快抵达湖北,他可是跋山涉水,昼夜兼程,一路上吃了不少苦头。

    听在湖北督军的固山额真金砺移驻江陵,他更是马不停蹄的赶来,没成想竟然是这般冷遇,实在是令人心寒。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