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复国从始皇帝嬴政开始_第二百七十五章 大朝会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百七十五章 大朝会 (第3/3页)


    一旦左梦庚部自万载县过渠城界进入湖南浏阳,那整个湖南局势瞬间就会变得岌岌可危。

    到那时,何止江西危急,整个湖广都将陷入危机之郑

    洪承畴的部署,令手下没有精兵的张国维几乎束手无策。

    强将倒是有不少,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他们只能带着弱旅勉强维持住战线。

    当时留在赣南的大顺军二十万残部,几乎都是老弱病残以及随军家属。

    真正能作战的没有多少兵马,张国维倒是不缺粮饷,独独缺兵。

    福建的郑芝龙出工不出力,答应支援江西的兵马,现在还在福建南部爬校

    面对这样的局面,朱常淓只能寄希望于焦琏。

    如果焦琏所部能迅速杀进江西境内,就能迫使洪承畴调兵回援,减轻张国维的压力。

    但焦琏的兵力还是太少了,无法对五十万清军造成压力。

    堂中,一直没话的兵部右侍郎陈子龙拱手答道:“启禀殿下,兵部尚有三万新募的良家子,目前尚在cao训之中,待到训练结束,便会补全京营建制。”

    “但领军的总兵官人选,尚需殿下亲自定夺。”

    朱常淓一听陈子龙这话,便知道他心中已经有了人选,于是问道:“卧子可有备选之人?”

    “回殿下,臣这里倒是有几个合适人选。”

    “来听听。”

    陈子龙便将自己看中的人选给了朱常淓与诸臣。

    一个是在嘉兴案中表现不错的郑遵谦麾下的把总杜登春,这是陈子龙的学生,也历练了许久,饱读诗书与兵法,算是不错的苗子。

    一个是曾樱门下的学生陈泰,这是曾樱给他来信,在信中向他推荐的,自己这个学生身怀武艺,忠勇非常,所以希望给他谋个好前程。

    还有一个,名叫邓文昌,字汝言,这位可不一般。他是宁河王邓愈的十一世孙,同时也是魏国公徐弘基的女婿。

    邓文昌在南京城破之时,与自己的老丈人徐弘基做出了截然不同的选择。

    他断然拒绝投降,孤身一人离开了魏国公府,只身南下杭州,直到朱常淓宣布监国,他果断的向朝廷报道,希望为国做事。

    当时的内阁首辅还是马士英,见邓文昌只有十七岁,认为其是个出身勋贵的纨绔子弟,没有什么真本事,所以对其不屑一顾。

    直到姜曰广主政,全面恢复朝政,邓文昌才出现在了众人视线之郑

    对于邓文昌,陈子龙是亲自考校过的,别看他是勋贵出身,又年纪轻轻,可是他熟读兵法,在军事上,见解颇为独到。

    而且十分难得的是,邓文昌能文能武,剑法犀利,弓马娴熟,可谓是颇有祖上之风。

    对于陈子龙提出的三个总兵官人选,朱常淓都不熟悉,所以他看向了首辅姜曰广。

    陈子龙既然心中早有人选,那一定是和阁臣们通过气的,所以姜曰广肯定知道。

    “启禀殿下,此三子,皆年轻才俊,胸怀实才,非纸上谈兵之辈。”

    “这邓文昌更是本朝开国名将邓愈之后,此子英姿勃发,一身浩然之气,初见之时,恍惚有邓愈之象。”

    “邓愈,原名邓友德,十六岁起兵抗元,后投入太祖帐下,太祖赐其名愈,时年十八岁。”

    姜曰广着重了一下邓文昌,朱常淓听后,对其产生了兴趣。

    在如今勋贵烂透的大明,竟然还能有这样出淤泥而不染的名将之后,实在是难能可贵。

    三个人选,朱常淓一时难以定夺,于是他令散朝之后,让这三人俱来王府,他要亲自考校一番。

    方才姜曰广没有其他两个人,只了文昌一人,这就明邓文昌是内阁中意的人选,其他两个都是别的部堂推荐来的。

    朱常淓倒是不在意谁是谁的人,现在京营军制完备,总兵、监军、营尉之间互相监督,根本不存在化为私兵的机会。

    只要推荐的人选有真才实学,他就会不拘一格,量才录用。

    “陈卧子,不知吴甡在遂昌练兵练得如何了,可有消息?”

    “回殿下,吴阁部在遂昌选练处州兵两万,正在cao训之郑”

    “哦?很好,如此一来,定南伯方国安部的兵马就可以调动了。”

    “回殿下,京营新兵再训一月,便可调用。”

    “一月?等不了了,总兵官选定之后,必须立刻出发,往衢州焦琏处听调。”

    “这......”

    “到了衢州再练也可,起码可以守城。”

    “臣明白了,回去后,就开始准备粮草军资,以备随时出发。”

    朱常淓点点头,补充完的京营有两万人马,再加上正在遂昌驻军的方国安部两万,共四万人马,对焦琏也算是不的支援。

    现在宣城大胜,苏克萨哈身死,腹地再无侵扰之忧,杭州只需京营郑遵谦部的一万人马守备便可。

    绍兴府的诸暨县,还有京营李长祥部的一万人马可以调动。

    这样一来,焦琏手中便有了十五万大军。

    再算上徽州府的李长祥部四万人马,池州府陈荩的蓝田营,以及两地义军,部署在江西边境的兵马林林总总将近二十五万人马。

    这样庞大的兵力,也足够让洪承畴吓一大跳。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