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复国从始皇帝嬴政开始_第二百六十五章 嘉兴盐政案(八)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六十五章 嘉兴盐政案(八) (第1/3页)

    第267章嘉兴盐政案

    这时,一直没有话的范氏长女道:“谢家,就像是知道我们丢了盐一样,忽然关闭了在杭州的盐店,是暂时歇业。”

    许成奉略一沉思,便明白问题所在。

    谢家忽然率先停止在杭州售盐,这样一来,百姓只能在垄断杭州盐业的王氏旗下的店铺购买。

    需求忽然暴增,王氏的存盐定然支持不了五日。

    就算盐价定的再高,若是谢家暗中偏偏以重金收购,一样会很快抄干净王氏的库存。

    王氏要么强撑着卖直到耗尽库存闭店,要么就只能将盐价抬成价。

    只要王氏闭店一日,谢家就能以低价开售,全面抢占市场,一把将王氏垄断的杭州盐业拿下。

    但王氏如果把盐价抬成价,那朝廷必然不可能坐视不管,潞王已经还朝,到时候有多倒霉可不好。

    毕竟谢三宾人头,才落地没有多久。

    高招,这是妥妥的高招,以退为进,直插要害。

    “但赶制也需要时间。”

    许成奉虽然知道事情紧急,可盐巴也不是凭空变出来的。

    “今日我们前来,你不会不知道什么意思吧?”

    王大山声音低沉道,话语中,颇有威胁之意。

    许成奉自然知道,上面的四大家不愿意放弃杭州的产业,毕竟那里可是朝廷所在,又是繁华之地。

    “你们想怎么办?”许成奉问道。

    “将你们库中的盐,先拿出来顶上。”王大山道。

    一旁的范氏女也点零头,显然,这是四大家想出来的应急之策。

    可许成奉却不能答应,官仓之中的存盐,那可是用来应付朝廷的。

    现在朝廷派来的人就在府城,一旦他们寻机来海盐,发现库中无有存盐,那都不用再查,直接禀报朝廷,到时候他和陶明得先掉脑袋。

    海盐县,可是产盐大县,官仓中怎么可能没有储盐。

    “这是上头发的话,许典史。”王大山强调道。

    “官仓中的盐,不能轻动,朝廷的人,可还在府城呢!”许成奉拒绝道。

    “许成奉!你别忘了,你是在给谁做事!”

    王大山见许成奉竟然敢拒绝,顿时气笑,站起身来,指着许成奉喝道。

    范氏女的脸色也冷漠起来,幽幽道:“许典史,朝廷的盐运使和阁老来了这么久,不是也不敢轻动吗?”

    “怎么,来了几个虾兵蟹将,你就害怕了?”

    许成奉却是道:“陶大人了,这回来的人,不一样!”

    “阎王好过,鬼难缠,我不得不心。”

    “官盐,不可轻动!”

    见许成奉这般固执,王大山气的攥紧了拳头,若不是范氏女及时拦住,差点就要向许成奉动手。

    范氏女起身,冷漠地注视着许成奉道:“你不答应,我换个人便是。”

    完,便带着王大山转身就走。

    许成奉没有相送,心中甚是郁闷。

    走到前院,户房典吏杨吉苗正站在户房门前等候。

    范氏女径直走去,对着杨吉苗道:“老杨,库中官盐有多少?”

    “回姐,库中常备存盐一千五百斤。”

    “好,姐我要调走一千斤,能办到吗?”

    “自无不可,但听姐吩咐。”

    “辛苦你了,老杨,范家不会亏待你的。”

    “多谢姐!”

    杨吉苗十分恭敬,完,便跟着范氏女与王大山向着县衙外走去。

    不久,正在后院烦闷的许成奉接到了衙役的禀报,杨吉苗打开了官仓,王氏商行的人与范氏的人正在将官盐装车。

    许成奉顿时急了眼,火速召集了快班衙役与县中盐兵,冲向了官仓。

    官仓前,停着数十辆大车,几百民夫正进进出出搬运着盐袋。

    这些都是范氏女带来的桐乡人,看见有盐了,王大山更是喜笑颜开,一扫心中阴霾。

    杨吉苗正监督清点着数目,防止搞错了数量。

    正忙碌着,就看见乌泱泱一群盐兵提着刀杀了过来。

    范氏女大惊失色,吓得花枝乱颤,急忙在家丁护卫下返回马车之上。

    许成奉带人赶到,王大山拦在了前面。

    “你想干什么?”

    “把官盐放回去。”

    “你难不成还真的想动手?”

    “要盐,自己去盐场找韩琪,库中官盐,今日你一粒也带不走,我的!”

    许成奉手中捉着长刀,语气十足冰冷。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