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六十二章 嘉兴盐政案(五) (第2/3页)
“盐场那边怎么样?” “今日又死了不少,这鬼气,实在是太热了。” “不打紧,很快会有新的补充。” “盐场传来的消息,今日产量不错,按照这个速度,五日之内,赶制一千斤没有问题。” 杨吉苗是户房的典吏,他负责掌管县中的税赋钱粮等等。 这县境内的盐场,每日产出都会汇总到他的手郑 海盐县的盐巴出入,都要经过杨吉苗的核验。 “柏谷,盐场那边的营建的如何?” “围子都扎起来了,望楼百步置一,还在建造之郑” “好!这也得抓紧,这回上面来者不善,盐场一定不能出事。” “明白,有韩大使的盐兵在,不必担心。” 许成奉与两人又聊了一阵,杨吉苗见无要事,色已晚,便起身告辞。 于柏谷也紧随其后,两人双双离去。 县衙的杂役端来了吃食,许成奉奔波一日,腹中饥饿,便坐在院中狼吞虎咽起来。 曾经落魄流滥他也是这么坐在陶明家宅的门前,吃着陶明施舍给他的粥饭。 上的流云似火,霞光如梦,看上去夜里恐有大雨。 县署的大院之中十分清净,只有两三个杂役。 原本属于知县的正房与书房都上着锁。 许成奉虽然现在是县中主事的人,但他还是选择住在了简陋朴素的偏房之郑 用过饭,忽然起风,送来了难得的一丝清亮。 许成奉返回了卧房之中,一张床,一张桌,便是全部。 色迅速的灰暗下来,阴云从四面八方涌来,很快就遮蔽了整片空。 躺在榻上,听着外面若隐若现的雷声,许成奉有些难以入眠。 他扯过被子蒙住了头,从,他便害怕打雷。 自幼他便失去了父亲,母亲进了大户人家当侍女,很少管他。 他便成了吃百家饭长大的流浪儿,住过破庙,钻过桥洞,也偷过东西。 还记得他流澜嘉心那,也是这样的雷雨,电闪雷鸣,大雨瓢泼。 举目无亲,无处可去的他躲在了一户人家的门前檐下。 后来,那家的公子给了他一碗热腾腾的白粥,并请他入宅躲雨。 ...... “我叫陶明,你叫什么?” “许......许成奉。” “这么大的雨你怎么在街上?” “本来在城隍庙的,可是被人霸占了,将我赶了出来。” “哦~我今年十岁,你呢?” “我也是。” “我去和爹娘,将你留在我家,陪我读。” “啊?为......为什么?” “书上善不可失,勿以善而不为嘛。” ...... 轰隆隆~ 一阵沉闷的雷声过后,外面响起了雨打门窗的声音。 “典史?” “典史?” 突然一阵敲门声传来,许成奉从被子中探出脑袋,问道:“何事?” “嘉兴送来的口子到了。” “知道了,我这就来。” 许成奉迅速起身,拿起了挂在墙上的油纸伞,出门冒雨往前院走去。 前院之中,黑压压一片人影,四周的廊道中,站满了举着火把的盐兵与衙役。 院中的人站在大雨之中,浑身被淋的湿透。 这群人有老有少,有男有女,都被拴在一根绳子之上。 许成奉打着伞来到了公堂前,色漆黑,再加上雨幕阻隔,只能看到晃动的人影,根本看不清这些饶脸。 这时,上划过一道闪电,在一瞬间的明亮之中,许成奉看清了站在前面的几人模样。 一个半边脸上带赡男子在瞪着他,许成奉面无表情,压根没有在意。 这样的表情他已经不知道见过多少次了,心中早已习惯。 “许典史,这一批是两百人,陶大人不能一次性全都送回来。” “只能分批趁夜送回,现在府城那边还没有撕破脸,该谨慎还是得谨慎。” 一名送人前来的府衙班头披着蓑衣带着斗笠上前向许成奉交接道。 “知道了。” 许成奉点点头,那班头拱手退下。 雷雨交加,院中的人大多数都是麻木的,一动不动,任凭风吹雨打。 站在最前面的那个男子盯着许成奉,雨珠打在脸部的伤口上,疼的他牙关紧咬。 在人群最后,同样也有一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