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九章 嘉兴盐政案(二) (第3/3页)
满眼的羡慕之情。
这才是真正的享受,人间之乐,莫过于此。 总管走到了那垂钓的中年人身边,耳语了几句,便徒了一旁。 “陶大人光临寒舍,有何贵干呐?” 男子背对着陶明,开口问道。 “海边的事,甚急。” 陶明见对方如此轻视自己,虽然生气,但也只能忍受。 嘉兴潘氏,乃是本地的百年豪门,以行商起家,数代经营,雄踞嘉兴。 面前的男子,正是潘氏这一代的家主,名叫潘朗,今年四十有五,精明强干,善于经营,潘家在他的执掌之下,成为了嘉兴有名的豪族。 “哦?出了什么事情能让陶推官亲自前来。” “最近一批发往杭州的货被人劫了。” 陶明站在潘朗近前,叹息一声,有些不好意思地道。 潘朗听罢,却是稳坐钓鱼台,处变不惊。 “什么人,这么大的胆子。” “不知道,对方做事干净利索,绝非一般盗匪。” “那这事归陶大人管,跑来找我做什么?” “这么大的事,不能瞒着您不是?” “哈哈哈,丢一批货不算什么,比起这个,我更关心杭州来的人。” 潘朗着,手中的鱼竿晃动了起来,有鱼儿正好咬钩。 一旁伺候的美妾嬉笑着上前,与潘朗一同把住了鱼竿。 “这鱼儿,不嘛!” “个头不大,劲还挺大,浮出了水,看你还有多大的能耐!” 陶明听着潘朗的这有心无意的自言自语,望着水中正在拼命扑腾的鱼,心中有些憋屈。 这潘朗虽然没有什么功名在身,可是他的族中,光崇祯朝就出了两名进士,五名举人。 无论是在官场还是在士林之中,都颇有影响力。 即便是现在南都亡覆,但等到新皇登基之时,定然会征召这些进士为官。 来去,进士身份,就像是铁饭碗,到了谁家朝廷,都会被选用。 这就是家族的底蕴,也是无形的实力与地位。 潘朗将鱼提出了水面,丢入了鱼篓之中,起身活动了一番筋骨,这才回头正眼看向了陶明。 “这件事还是要尽快查清楚的,损失我可以担下,但是得有个交待。” “要不然我也不好为你和,毕竟这批货相当重要。” “还有,现在是关键时候,千万不要被三法司的人揪住把柄。” “若是惹上了事,你是聪明人,应当知道怎么做。” 潘朗一通话,虽然是笑着的,可是却夹枪带棒的将陶明教了一番。 陶明脸色有些难看,他毕竟是朝廷命官,一府之推官,如今在这潘府折腰,他自己都觉得心中羞愧。 “明白,明白,多谢潘先生了。” “那就辛苦陶大人,拜托你了。” 潘朗完,便转过身去,接过了侍婢端来的玉碗,里面晃动着清凉的解暑汤汁。 美美地喝了一口,只觉得凉爽透体。 陶明默然退去,在潘府总管的陪同下,出了潘府大门。 望着缓缓关闭的偏门,陶明既是羡慕又是感慨。 高墙之内,佳人欢笑,高墙之外,路有饿殍。 他恍惚间脑海中又想起了曾经常挂在嘴边的横渠四句:为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guntang的石阶,湿热的空气令他感到了憋闷。 他晃了晃脑袋,轻轻拍了拍被晒的通红的脸颊,自言自语道:“想这些有个屁用,有朝一日,这美宅娇妾,万贯家资,我陶明未尝不可拥之!” 随即便转身上了马车,匆匆离开了潘府。 嘉兴府馆驿。 曾樱迟迟未见儿子和徒弟归来,心中焦急万分。 赖垓与严起恒吃着点心,见曾樱在房中坐立难安,走来走去,心中亦是担忧。 “已经一个时辰了,还没有消息,定然是遇上麻烦了。” 赖垓面色凝重道,这秀水街果然有古怪。 曾樱点点头,他只是遣人稍探,对方就开始发难,看来嘉心事情不。 三人正各自沉思之时,传来了敲门声,曾樱快步开门,一个身影瞬间闪了进来。 “叔父,文德他们被府衙的官差给抓走了。” 来人正是曾樱的侄子,曾文徽。 他穿着一身崭新的布衣,打扮成了行脚货郎,脸上也用泥灰抹的脏兮兮。 今日一章,整理后续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