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二十八章 风云起诸暨 (第1/2页)
第230章风云起诸暨 杭州府,新城县。 后梁开平元年,避太祖朱温之父朱诚名讳,改新城县为新登县,取“年谷丰登”之意。 一直到北宋的太平兴国四年,又改回了新城县的名号。 新城县北接临安,南接桐庐,东北毗邻富阳。 湖溪交汇,山川妩媚,乃风景宜人之地。 最为着名的当属东安八景:塔山拥翠、贤明舒啸、碧沼春晴、青牛雪霁、深浦潮生、松葛双清、枫林咽泉、仙洞鸣泉。 然此洞福地,却已在鞑虏兵锋之下。 左都御史张慎言已经率军进入了新城县中驻防,清军还驻扎在桐庐,尚未有新的动作。 两城之间,夹桐君山而分在南北。 清军若想进兵,则需翻越此山,亦或者沿桐江北上,进入新城界内。 张慎言广派夜不收外出,侦查敌情。 但苏克萨哈率军盘踞在桐庐,一动不动,清军的斥候更是骁锐,遮蔽甚严,明军无法探知详情。 这让张慎言有些担心,搞不清楚苏克萨哈到底在搞什么幺蛾子。 但是他手中只有一万兵,只能固守新城,即便是清军有什么计划,他也无法出兵阻拦。 桐庐县,地处桐溪与桐江交汇之处,境内群山叠翠,溪流纵横。 龙门山崛起于县境之东南,目山延伸于西北之边缘。 昱岭山逶迤西南,雄踞半县之地。富春江横流东南,分水江泾流西北。 三山鼎立,两江烟波,平川夹岸,丘陵起伏。 县城四面山下,驻扎着六万清军。 苏克萨哈带着自己的巴牙喇兵住在县城之中,城外兵马由参领穆济伦坐镇管束。 原来的桐庐知县得知清兵进犯,守城无望,被迫自尽殉国。 苏克萨哈见桐庐未曾抵抗,便没有纵兵祸害,反倒是将兵马驻扎在了城外。 除了加强了县城的进出查验之外,也没有为难百姓。 县城中,有一处梨园,热闹非凡。 苏克萨哈这几日没事便会在此听戏,十分入迷。 园子中,台上的戏子正舞着水袖,台下,一身便装的苏克萨哈听得津津有味。 面前的方桌上,放着一顶鸟笼,两只金丝雀被关在里面,温顺地站立着。 一壶热茶,散发着沁人心脾的香气。 这是桐庐的特产香茗,名桨尊贡芽”,曾是南宋贡品。 正喝着茶,身后转进一人,身材孔武有力,向苏克萨哈跪地行礼。 “主子,路线已经勘探完毕。” “哦?很好,诸暨县守备如何?” “奴才已先后遣二十批兵卒化妆嵌入城中,诸暨只有县兵数百,守备松懈,毫无察觉。” “穆济伦,差事办的不错,来,这壶好茶赏与你喝。” “谢主子。” 苏克萨哈心情大好,他一直按兵不动,实际上是在暗度陈仓。 半月前,他便已经命令穆济伦向诸暨县派遣内应。 到现在为止,已经先后有二十批,三百人混入了县城之郑 到时候,只需遣一支偏师,便可里应外合,轻取诸暨县。 前些日子,江西来的顾纳岱送来了洪承畴的军令,命他放弃攻略杭州,这让原本一心奔着杭州去的苏克萨哈极为不爽。 但眼下,洪承畴已得少主重用,纵然他是摄政王多尔衮的股肱之臣,也不敢公然违抗洪承畴军令。 毕竟洪承畴手中握着便宜行事的授权。 洪承畴言明,杭州城坚池深,乃逆明之中心,况又两挫重臣,此时去攻,必难收取。 苏克萨哈年轻气盛,手握六万重兵,是不可忽视的一股力量,洪承畴绝不能坐视他白白葬送手中的兵马。 与其攻杭,倒不如干点更有用的事情。 所以苏克萨哈便将目光转向了绍兴,既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