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二十六章 新兵械斗 (第1/2页)
第228章新兵械斗 朱大典见卢若腾坐回,脸上竟有些可惜之情,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心中十分好奇。 “听太冲此番前来,是响应官府号召,要往诸暨县抗敌?” “回大人,正是,学生聚黄竹浦青年六百人,号为世忠营,前来投效。” “太冲难不成还知兵能战,文武双全?” “大人笑了,学生一介书生,不通武艺,只是略知兵事罢了,谈不上文武双全。” “既然如此,太冲便领所部在府城待命,等朝廷派统军之冉来,再听其调遣。” “学生遵命!” 这时,已入后夜,府衙之中,依旧一片繁忙。 忽然有吏员来报,是各县汇聚来府城的应募之兵,已有三万。 卢若腾与朱大典惊叹于绍兴府强大的动员能力,直接坐不住,两人联袂,往城外军营赶去查看。 堂中只剩于颖与黄宗羲两人,黄宗裟略带疑惑的目光看向了于颖。 方才于颖先是打断了他的话头,又在堂外与卢若腾窃窃私语,也不知道是了什么。 “嘿,太冲兄,腹中饥饿,不如一起吃些宵夜?” “也好,不过方才颖长为何不让我把话完?” 于颖一听,一脸无奈的起身,两手一摊道:“要是让你下去,我这乌纱立马就得摘了。” “我的太冲贤弟,你那一套可真是要掉脑袋的啊。” “反正愚兄以为,还是过于偏激,不合时宜。” “当今潞王殿下神文圣武,贤比尧舜,有永乐洪武之遗风,贤弟切不可轻言。” 黄宗羲微微一叹,心中略有苦闷,但看见于颖那一脸真诚的模样,他也只能报之一笑,避而不谈。 “还是吃宵夜吧。” “走走走,若是贤弟不信愚兄所,不如且投身潞王麾下,感受一番,等过个几年,或许想法又会有所改变。” 听到于颖这般大力吹捧潞王,黄宗羲有些将信将疑,他此前听过杭州潞王的贤名。 但是他知道,藩王的贤明,其实就是窝囊废的自夸。 藩王无能便是德,这种所谓的贤明又怎么能当真呢? 如今朝中这些新政,应当都是出自内阁三位贤臣的手笔,那潞王,恐怕是蜀后主之流。 秋月分明,满营篝火,各县聚来的新兵都在此处驻扎。 原本卢若腾手下的三千王府直卫,皆提拔成了基层军官,正在忙碌的整编士卒。 有这三千精兵为军官,拉出五万大军不成问题,但眼下最需要的便是时间。 在营中巡视一番,朱大典对卢若腾道:“如此看来,明日便可聚齐五万兵卒。” “哈哈哈,浙兵忠君报国,乃素来之传统,已非一朝一夕。” “戚家军,使浙兵名扬下,沿海百姓至今感念其恩德,想来也是百姓踊跃的原因之一。” 两人正着,就听见营中传来一阵吵闹,随即便有打斗喝骂之声入耳。 卢若腾一惊,不好,莫不是营啸? “报~大人,义乌兵和东阳兵打起来了!” “????” 朱大典顿时一脑门子无语,刚浙兵的好,转头就内讧起来。 两人急忙赶往现场,只见两边各有数百人,正持械对峙,互相推搡,口中谩骂不绝。 见卢若腾到来,带队的军官匆忙跑来汇报情况。 原来这义乌与东阳乃是邻县,共饮东阳江。 但这两县交接处,有几处银矿,县民为了争夺银矿开采权,经常大打出手。 械斗蔚然成风,两县的知县也屡禁不止,以至于月月死伤数十。 此番正好募兵,两县的知县不约而同将参与过械斗的全部送到了绍兴。 没想到这两伙人刚一照面,就直接干柴烈火,斗了起来。 朱大典脸色冷峻,当即挥手,令麾下亲兵放铳示警。 几声铳响,将正在对峙的两拨人吓了一跳,纷纷侧目。 见有大官到来,赶紧将自己手中的家伙事收了起来。 卢若腾心中无奈至极,他忽然想起了起戚少保的着作中所:cao台、温之兵,又必加严一等。其cao绍兴之兵,必须以重令劫其心,决令以立其信。 cao之能以短兵交刃,而后可用也。至于他处之兵,必洗地其肠胃,尽去其故态,施不测异常之令,然后仅能及绍兴兵。 戚继光认为,处州兵性悍,生产山中,尚守信义,为乡兵之始,因其山矿之夫,素习争斗,遂以着名。 虽然处州兵气勇而不坚,但依旧是浙兵最好的兵源。 其后,便是义乌兵,戚继光:义乌人之性,杂于机诈勇锐之间,尤事血气,督之冲锋,尚有惧心,在处兵之下。 现在义乌兵刚一入营,就直接和东阳兵干了起来,果然是尤事血气。 朱大典知兵,这种场面,还得他来出手。 “尔等既已入军营之中,当恪守军令,聚众斗殴,成何体统?” “莫不是置视我军法如儿戏?” “即刻起,半柱香内,莫能遵军令者,自行离营返乡。” “半柱香后,今日械斗从首,俱是执行军法!” 完,便令亲兵点起了半柱香,当众计时。 营中的义乌兵与东阳兵见状,开始交头接耳起来,不知道在议论着什么。 这时,卢若腾调来了所部亲兵三百,将斗殴众人围住。 朱大典表情严酷,站在距离义乌兵三十步左右,凝视众士卒。 半柱香很快燃尽,见无人脱离队伍,离开军营,朱大典脸色冷笑起来,大喝道:“两方各出三十人,领军法!” 话音刚落,义乌兵站在最前面的三十人便直接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