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八十三章 平波堡 (第3/3页)
id='gc2' class='gcontent2'> 原本夜不收是边军设立的,但后来因为其在对敌战斗中声名远播,所以后来渐渐被指代军中精锐哨探。 夜不收,夜不收,彻夜作战不停休。 见这夜不收队官起自己的同袍,眼含热泪,焦琏勉励道:“你做得很好了,回营轮换去吧。” “谢总兵,末将告退!” 队官关礼擦了擦眼角的泪珠,带着麾下幸存的夜不收回撤,脏兮兮的脸上满是同伴战死的悲痛。 焦琏驻马江边,江上清风游,东岸辽阔,远望无垠。 “大哥,这舆图上所绘,在江东有一镇子,名为千墩镇,标注的是有大墩台数百,原来是备倭之所。” “这松江平原,如此看来,这千墩镇当为要冲!” “若要兵进青浦,需先拿下千墩镇,以保大军安全渡江。” “以千墩镇为阵眼,踏羽营环列对敌,王之仁部可分戍昆山、太仓两县。” “如此,便可阻遏鞑子兵锋,无论其攻哪一路,踏羽营皆可伺机而动。” 白贵看着身边两名亲兵展开的舆图,盯着上面标注出来的千墩镇,一眼便看中了簇。 千墩镇位于平原之上,正是骑兵作战理想的战场。 “若是再有一路兵马,王之仁部便不用分兵,我军便可反压鞑子。” “的确,也不知这登陆松江府的鞑子到底有多少,我军可能兵力稍逊。” 青浦已知有鞑子五万,焦琏现在麾下踏羽营与王之仁部总共才四万五千兵马,算上杨廷枢的义军,也不足五万之数。 守备有余,但进取不足,这让焦琏有些难受。 “我军当速取千墩镇,若被鞑子抢了先手,咱们就被动了。” 白贵有些担心,若是鞑子领军之人也是眼光卓越之人,恐怕也会看中千墩镇的位置。 一旦叫清军拿下千墩镇,那便会成为打进苏州府的一根楔子。 千墩镇大数百墩台,易守难攻,乃两军必争之地。 “的没错!” 焦琏也深知兵贵神速,于是便立刻遣赵兴回转苏州府城,调踏羽营火速向千墩镇进军。 又派快马往昆山,命杨廷枢搜集舟船,为大军渡江做准备。 他则当即带着白贵与刘起蛟,沿江搜寻,找到一处渡口后,便征用了十几条船只,率所部八百骑分批渡江,直奔千墩镇。 “大哥,敌情不明,咱们这样有些冒险!” “兵贵神速,既然我军夜不收还能回返,明鞑子尚未占据千墩镇。” 白贵觉得焦琏的有道理,便不再多言,快马加鞭,率部先校 疾驰半个时辰,一路畅通无阻。 焦琏率八百铁骑抵近千墩镇。 一望无际的平原上,墩台烽堡林立,有大有,有高有矮,在大地上星罗棋布。 就像是棋盘上的一个个棋子,如龙盘虎踞,纵横数十里。 “簇不知是何人手笔,堪称苏松壁垒,两府堑。” 焦琏见如此规模的墩台群落,惊叹不已。 这纵有上万骑兵,也得在此折戟沉沙。 白贵已先行探查,四周未发现鞑子身影,只是这墩台个个大门紧闭,看不见人影。 “想来是躲在暗处观察我等,打出我军旗帜!” 身后的掌旗亲兵迅速将隐藏的秦军战旗重新举起。 随后,焦琏的将旗也竖了起来,迎风招展。 八百骑举旗列阵于首墩之下,静静等候。 不多时,两丈高的墩台之上,传来了喊话声。 “你们是哪路官军?” “我谋今潞王监国麾下,大明秦军苏松援剿总兵官,焦琏!” “当真?可有凭证?” 墩台之上的人似乎不太相信,但焦琏却心中松了口气,看来这墩台守御之人很谨慎,这倒也是好事。 “我有总兵印信,汝等可要验看?” 焦琏喊话道,闻言,墩台之上女儿墙后忽然露出了个中年饶脑袋,朝着堡门外张望。 见前来的兵马衣甲整齐,旗帜鲜明,那人脸上疑色渐消。 “总兵大人,多有得罪,在下乃是不得已如此谨慎。” “无妨,你做得很好,非但无罪,本兵还要赏你!” 那人闻言,笑了起来,赶紧招呼墩台内的人打开大门,迎焦琏等人入内。 此墩台位于最西,为西面首冲之堡,所以建筑颇大,长宽一百五十步,高一丈五尺,乃青石糯米夯筑。 建有烽燧,正中设有一座长宽二十步,高两丈,下大上的望楼。 墩堡南北设有两门,均以铁铸,门洞内端,还设有一道铁栅栏。 焦琏入其堡内,方才搭话那男子已经下来,正在路旁向他行礼。 其后,站着许多堡内的百姓......不对,应当是军户。 抬眼看去,男女老少,约有上千。 男丁身上穿着破烂的明军鸳鸯袄,但已经浆洗的褪色,几乎看不出是红色,许多地方还打着补丁,重重叠叠,看上去应是穿了许久了。 这些军户手中有的拿着农具,有的空着手。 只有站在前面的数十名年轻人腰间配着腰刀,七八人身后背着看上去老掉牙的火铳。 “末将平波堡千户戚承志,拜见总兵大人!” 方才那中年男子率堡内众人向焦琏跪拜。 “诸位快快请起!” 戚承志起身,心中暗道:这总兵大裙不像是个扒皮,看上去应是个好官。 焦琏听到眼前的千户叫做戚承志,又想到这墩堡名为平波堡,面色恍然。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你可是戚少保同宗?” 今日大章六千字,为后面剧情查资料查麻了,写到两点了 大家不要担心,虽然扑了,但不会太监,之前也被劝切,但我想了想还是老老实实写完一本再。 不赚成绩赚个口碑嘛,为下本书攒攒原始股,哈哈哈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