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七章 底牌! (第2/2页)
r> “闲之兄,我朱大典可是实实在在将那平水镇走了一遍,风餐露宿,披星戴月,这双靴子可沾满了那和着辛酸泪的泥土啊。”朱大典皱眉有些激动道。 卢若腾沉默,朱大典此人毛病不少,可是大事上却从不含糊,他知道这清田是利国利民的好事,所以在此事上格外上心。 正如他所言,他堂堂浙江布政使司右布政使,亲自到乡里去,到田地中督办此事,好不容易将国策施行下去,现在却半路杀出个鲁王来,怎叫他能心中平静! “眼下这个时候,不宜与鲁藩撕破脸啊!唉!”卢若腾叹气道。 鲁王朱以海全据台州府,尚不知其真实的势力全貌,贸然撕破脸,弄不好会两败俱伤。 朱大典也知道卢若腾得对,可就是觉得心里憋屈。 堂中三人都有些沮丧,一时无话可。 忽的,靖南侯黄得功威风凛凛地从衙门大门中走了进来,脸色沉毅,虎步生风。 “诸位大人,方才接到京营方总督军令,命在下率本部营兵移驻新昌,特来向几位大人辞行!”黄得功向堂中几人一一行礼道别。 “新昌???”于颖惊问道。 “正是!”黄得功肯定道。 卢若腾与朱大典对绍兴府地界还不熟,于是两人在公案上展开舆图急忙查看起来。 这一看,两人心中大震! 新昌县,位于绍兴府东南方,濒临东溪,北有四明山,南有沃州山。 最要紧的是新昌县在绍兴与台州两府界线附近! 驻兵在新昌县,往南兵锋便可直指台州府的台,临海! “敢问靖南侯,可是麾下五百精骑往之?”于颖忙问道。 “非也,监国调本部两万营兵已经直奔新昌了,在下要前往汇合!”黄得功摇头解释道。 卢若腾一听,不禁心惊rou跳起来。 潞王竟然早有预料,提前做了部署,他人在杭州坐,却运筹帷幄在千里之外,这是何等的韬略!
发京营兵两万震慑鲁藩,好厉害的气魄! 朱大典不禁瞬间扬眉吐气起来,潞王殿下果然是厉害,这下看你鲁藩敢不敢接招便是。 黄得功不愿耽误路程,向几人辞行后便迅速离去。 于颖却是又面色痛苦地道:“外患未平,宗室却大起干戈,这样只会伤了民心啊。” 卢若腾面色也是凝重,这个问题,他们做臣子的决定不了,也无法插手,只能交给潞王决定。 “中枢不振,只会使内患更甚,当断不断反受其乱啊,两位!”朱大典也是带过兵的,深知妇人之仁要不得。 卢若腾两人听到朱大典这么,觉得也对,杭州若无震慑手段,尚不知几人称王,几人称帝! 到那时,才是真的形势崩坏。 两人心中虽有些难受,但两王相争,岂容他们臣子置喙。 于是一番计较之后,卢若腾决定主动出击,去会会谢风和他府中的贵客。 朱大典劳顿数日,便留在府衙歇息了。 于颖陪着卢若腾乘马车前往谢雨宅邸。 ...... 谢雨的府外,甲士环绕,军旗林立,外围站满了看热闹的百姓,正交头接耳,议论纷纷。 亲兵们清出道来,卢若腾的马车缓缓停在了府门前。 下了马车,卢若腾就看到了站在门前的陌生兵甲。 其身穿青甲,头戴明盔,手持红缨长枪,个个精壮,一看便是精锐之卒。 这时,府门大开,有府上管家出来相迎。 “卢藩台请!” 卢若腾与于颖一齐入了府中,被引到了正堂上。 刚到门口,卢若腾就看到了里面除了谢风,坐着的不止一人。 “卢大人亲至寒舍,在下真是荣幸之至。” 谢雨站在堂中,身负绒披,手抱暖炉,清冷的声音仿佛是那穿堂的秋风一般。 卢若腾走入一看,座中两人,大约而立之年,身上英气勃发,眼明神炯,颇有贤士风范。 谢雨为双方介绍一番,见过礼后,众人纷纷就坐。 这时,卢若腾才知道,其中身穿青色圆领袍的文士名叫宋之普,乃是崇祯元年进士,曾官至户部左侍郎,深得崇祯皇帝器重,被皇帝称为“品能铸古,才能裒今。”,此人素有仁善之清名。 甲申之变后,宋之普便南下逃难,最后被鲁王延请为王府长史。 这另一人,一身直缀,头戴网巾,面方眼阔,棱角分明,神采英毅。 其名为李长祥,字研斋,乃是西蜀夔州府人,出生于官绅之家,好谈兵事,为崇祯十六年进士。 崇祯末年,李长祥被当时的吏部推荐以备督师之选。 北都沦陷后,他南下南京,被弘光朝廷任命为监察御史,巡查浙盐。 弘光覆灭后,他受到鲁王招揽,投入麾下效命。 谢雨一番介绍,卢若腾虽面不改色,但却心中十分惊讶,没想到鲁藩麾下竟然还有这样的人才。 虽没有见识过,但像李长祥这样能被吏部推举为备选督师的人,那可都不是凡夫俗子。 于是,心中对这二人重视起来。 “不知卢大人前来所为何事?”谢雨明知故问道。 “谢公子,本官闻鲁王遣使到来,自然要前来相迎。”卢若腾微微笑道。 谢雨冷冷一笑,朝着宋之普投去了一个眼神。 却没想到宋之普直接无视,正专心吹着热茶,慢慢品鉴。 卢若腾瞬间察觉这其中微妙,心下有了一番计较。 谢雨也不在意,故作咳嗽一声,引得卢若腾与于颖纷纷侧目。 偏厅脚步响起,缓缓走出一人。 卢若腾抬眼一看,瞬间变色。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