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粮食问题,你们等死吧 (第2/4页)
“坏消息是,朗州刺史赵英才出了点事,杜荷无法接收粮食,问你是否要先回来?” 杜妙颜叹息道。 “赵英才出了什么事?” 方源顿时大惊。 “户部侍郎崔振堂弹劾赵英才恶意收购粮食,意图囤货涨价颠覆政权,现在被吏部的人带到长安城接受审判。” 杜妙颜叹声道。 “污蔑!” 方源勃然大怒。 急得他起身来回走动。 赵英才收购粮食是帮自己收购的。 这件事自己可以作证,朝廷那边大概率不会追究。 但赵英才既然被带走,肯定就会深入调查,他大概率还会出事的。 因为赵英才的屁股不干净,虽然问题不大,但是被降职或者革职的可能性很大。 这才是方源急的地方! “现在怎么办?” “要我休书一封回去给我爹吗?” “不过可能作用不大,崔振堂是博陵崔氏的人。” 杜妙颜见方源这般焦急,沉吟片刻说道。 崔振堂不仅是户部侍郎,还是五姓七望的人,关系很强的。 就是自己请杜如晦出面,这种已经摆在台面的事也是要讲究证据的。 “不用。” “你让杜荷他们也先别回来。” “还有,让他们将杨秀兰和赵梓萱安全送到辽州城!” 方源摇摇头,沉声道。 赵英才的粮食不是没有凑集到,只是没办法接收而已。 留下杜荷他们,那批粮食就不会出现问题,就没人敢乱动那批粮食。 但方源担心杨秀兰和赵梓萱母女,担心有人会盯上她们两人,担心两人的安全。 赵英才被带去长安城,按照流程走,没有一两个月都是很难解决问题的。 “好的!” 杜妙颜郑重点头,然后离开安排。 “张三,你亲自去迎接长孙冲。” “让他们从南门进,尽量不要让难民知道运回粮食。” 方源叫来张三,沉声道。 “是。” 张三离开。 方源有些疲惫靠在凳子上。 赵英才迟不被带走,早不被带在,偏偏在这个时候带走,估计是有人趁机发难。 要不然,知道赵英才的那批粮食是运来赈灾应该会给几分面子。 崔振堂,崔元挺,博陵崔氏......好一个博陵崔氏。 “州尊,下官可以进来吗?” 门外响起杨思讷的声音。 “进。” 方源正经坐起来,澹然道。 “州尊,下官听说朗州刺史赵英才因事带去长安城待审。” 杨思讷将门关上,轻声道。 “你的消息真灵通。” 方源一愣,随即似笑非笑道。 杜妙颜前脚才刚刚叫消息传给自己,后脚杨思讷就知道。 这就是国公之子的能耐吗? “三皇子殿下问您是否需要帮忙?” 杨思讷微微一笑,随即上前几步小声道。 “三皇子李恪?!” 方源顿时有些不澹定。 自己什么时候被皇子关注到了? “正是。” “三殿下对州尊钦佩有加,一直想秉烛夜谈。” “但因为距离太远未能如愿,这次得知你的前上级出事,特让下官问是否需要帮助?” 杨思讷解释道。 这一刻,杨思讷有种高人一等的感觉。 但也难怪,毕竟身为国公之子,又是为皇子办事,难免会骄傲。 “本官考虑考虑。” 方源沉吟片刻,沉声道。 没想到,杨思讷不仅是观国公杨恭仁的儿子,还是三皇子李恪的人。 而且李恪竟然还看上了自己,想要自己投靠他。 可惜,李恪不是天命所归。 “州尊,赵刺史危在旦夕!” 杨思讷张张嘴,有些错愕看着方源。 要知道,他这次代表的是三皇子李恪。 方源说的考虑,明眼人都看出是拒绝吧? “本官说考虑考虑!” 方源眼神一冷,沉声道。 “是,下官告退。” 杨思讷眉头一皱,有些不爽。 但他还没有骄傲到在辽州和方源硬碰硬。 杨思讷离开后,方源再次陷入沉思当中。 赵英才肯定是要想办法救的,但不能依靠李恪去救。 大唐的第三任皇帝不是现在的太子李承乾,也不是三皇子李恪。 此刻依靠李恪救了赵英才,就相当于对外宣布投靠了李恪,以后会被清算的。 那怎么办呢? 方源的眉头紧皱成为川字。 没多时,长孙冲和程处默回归,到方源这里复命。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