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形意拳 (第2/2页)
r> 时而如龙。 时而踞守如虎。 与地自然交融,演示五行变化。 太乙五行拳。 餐霞食气,并非一味静坐,也需动静相宜,在轮转、变化之中,感知地意气。 数刻后,他收拳而立。 放眼看去,山峰逶迤,如若苍龙蜿蜒,又如高山耸立,似猛虎踞守,相对而立。 这是龙虎山。 龙虎山,睦门名山,又称道都,有着悠久历史传承,相传正一道创始人张道陵曾在此炼丹,传“丹成而龙虎现”,山因而得名,也流传着诸多神秘传。 唐离曾在之前游览龙虎山,遍访道观,与山中道人探讨道书经义,也有所感悟。 根据灰袍人稿纸记载,龙虎山中,曾有一位道士隐居,擅长炼丹,孤身一人,隐居在山林之中,钻研药理丹书,丹成而有霞气升,满室生香。 可惜,唐离寻遍了这一片山域,并未看到灰袍人提及的道人,询问山中道人,也从不曾有人,知道有这位道士的存在。 或许岁月更替,道士已然离去,甚或仙逝。 也或许,只是灰袍人一时兴起杜撰、编着。 …… 15时,鹰潭车站,唐离随着人群,踏上了列车。 他离开龙虎山,重又踏上旅程。 时间推移。 斗转星移。 又迎来了新的一。 豫省,KF剩 城郊,一座宅院里。 “嗬呀--” 院子里,一位青年,赤着上身,踏着布鞋,正在练拳。 他踏步如猛虎出林。 腾跃若猿。 靠桩又如熊。 既沉稳,又灵巧多变。 青年正在习练形意拳,他时而若虎出林,时而又变得如同猎豹,时而又似蛇踏步游转,时而如鼋沉静,肩与胯合,肘与膝合,手与足合。一招一式,严谨,而又简练。
青年身上,汗水滴落。 …… “呼--” 长长吐了口浊气,青年收拳而立。 “怎么不练了?这才多长时间?” 一道声音响起。 一位老者,拎着水杯,坐在椅子上,正看着青年练拳,看到青年收拳,沉声问道。 老者面容清瘦,身躯精炼,正是曾在华山,古武文化交流会上演示形意拳的武学名家,柳奎。 “我累了,只能坚持到这了。” “爷爷,我都已经练了两个多时了。” 青年道。 青年是柳奎孙辈,柳浩然。 柳奎哼了一声,道:“两个时,很多吗?我们以前,习武都是昼夜不停,寒暑不缀,两个时,不过就是热身而已。就你这个样子,什么时候能练出明劲?” “爷爷,现在传武界,真得还有武学宗师吗?”柳浩然好奇道。 柳奎道:“当然樱” “您认识?”柳浩然问道。 “当然,据我所知,他已然掌握了化劲。若是放在从前的时代,该是能够开宗立派的一代宗师了。” “真得?他是谁?”柳浩然眼眸一亮,问道。 柳奎提着水杯,喝了口水,笑了笑,道: “他也是位年轻人。” “年纪跟你差不多。” “不可能吧!”柳浩然一脸不信。 “师父。”正在此时,一位青年踏步走了进来,向柳奎道:“有人来了武馆,想拜会您。” 这位青年,乃是柳奎的弟子。 柳奎精通形意拳,他开办了武馆,许多人慕名拜师,在当地传武界,也有着不俗名望。 “哦--”柳奎道:“他预约了?递了帖子没有?” 青年道:“没樱” 柳奎摆了摆手,道:“那就不见。” 柳奎名声在外,经常有人会来请教,乃至挑战。最初,柳奎还会慎重对待,渐渐地,他终于开始有些不厌其烦,再者年事渐高,如今,对于没有预约,或者正式拜帖的,他基本都已视之不见。 青年略道:“他……” “他叫唐离。” “叫什么都不见……” “咦,你,他叫什么?” 柳奎一怔,又问道。 “唐离。”青年道。 “啊?你怎么不早?”柳奎站了起来,道:“唐师傅人呢,他现在在哪?” 青年道:“他在武馆里。” 语气略顿了顿,青年又道:“不过,林师兄跟他,好像有些误会。” 柳奎:“……” …… 此时,柳家形意武馆。 唐离踏立在会馆里。 他重启旅程,观山看水,辗转各地,有时在山中修行,有时拜会当地武学名家,交流心得。一路踏行,路经豫省之时,想到了柳奎,一时兴起,前来拜会。 柳奎曾经赠予记载诸多前代武学名家修炼心得的书册,对唐离掌握化劲,提供了很多借鉴、感悟,唐离对此,对老人,心中也有着感谢。 只是如今,好像有些误会。 “又是想要挑战师父,博取名声吗?哼,年轻人,来,让我来会会你。” 一位男子,看着唐离,目光有些不善,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