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82章 太和楼事件 下 (第1/2页)
第183章太和楼事件下 文渊阁外 王鹤堂捧着一摞公文走来了。 碰上刚走出来的兵部左侍郎贾雨村,问道:“什么事?” 沉默了一下,贾雨村从袍袖里掏出了公文,“淮安来的急递,从七月起,忠靖侯部在沭阳一带已经跟水溶打了十余仗,打得很苦,也打得很好。 现在水溶部逆匪都徒了海州,忠靖侯打算停止进攻,休整兵马。一来是为下次大战做准备,二来也可以随时支援徐州城。” 顿了顿,“马尚部人马仍旧没有抵达徐州。” 王鹤堂有些恼怒了:“这个马尚到底怎么回事!我会以内阁的名义发公文催促。”完,抬脚走进了文渊阁,向内阁值房走去。 内阁值房的大案上堆满了公文,首辅宋成良病了,次辅张尚文坐镇金陵,能代替宋成良处理公文的就只能是杨阁老了。 这位是出了名的老好人,从来都是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在内阁大学士的位子上一呆就是二十余年。 门啪地被推开了,王鹤堂走了进来。 杨阁老从公文堆里抬起了头,他身着官袍并没有戴管帽,头上扎了一条好宽的带子,脸色也有些灰暗。 “怎么?病了?”王鹤堂望着杨阁老头上那条带子。 杨阁老:“头疼,一半是受了夜风,一半是被他们给逼的。” “真是岂有此理!” 王鹤堂将手中的公文啪地撂在大案上,“都已经和他们打过招呼了,叫他们不要再闹事,为什么变本加厉!他们这是干什么?!想逼宫吗?!” 杨阁老望着他:“陛下该乾纲独断的。” 闻言,王鹤堂沉默了,皇帝是个好人,却不是个好皇帝,他在性格上颇为敏感,意志也薄弱,容易被人影响,缺乏一个帝王所应该有的乾纲独断。 杨阁老望了一眼值房门外,低声道:“这不是国家之福.....你能不能去劝陛下,勇卫营请战的奏章,是准还是不准,都请皇上早点批下来吧。百官们闹,这不是办法啊!” 王鹤堂:“劝不了!也不能够劝。这里面不仅牵扯到皇权的争斗,还有父子之情。一个首辅就已经够乱的了,再有人去劝,定是火上浇油!” 杨阁老长长地叹了口气,“你,太上皇这是怎么了?” 王鹤堂:“太上皇要不好了,他想解决所有的隐患,留下一个安定的基业。” 杨阁老转了话题:“好些公文都压着呢,首辅不来,我也不知道如何是好,一会送去上书房吧。” 就在这时,吏部钱尚书一阵风似的闯了进来,急声道:“出大事了!梅昌文的儿子死了,死在了那个勇卫营参将的手郑” “什么!”杨阁老猛地站了起来。 王鹤堂也吃惊地抬起了头。 吏部钱尚书:“具体情况不清楚,两人在太和楼发生的冲突,巡街御史梅昌文的儿子是被活活打死的。这会儿不但都察院知道了,京城各衙门全都知道了!” 王鹤堂神色严肃起来:“他现在哪里?” 吏部钱尚书:“听几名国子监的学子,他好像去了贾家.....” 闻言,王鹤堂脸色立变:“走,去上书房!”着走了出去。 吏部钱尚书慌忙跟了出去。 杨阁老怔怔地站在那里,好久缓不过神来。 这件事麻烦大了,如果被打死的是普通老百姓,或者是别的官员之子,都好解决,偏偏被打死之人是梅昌文的儿子,事情就变得难以收场了。 这不在是一起简单的人命案子,这牵扯到了两方势力之间的争斗。 梅昌文的背后是都察院、翰林院以及国子监的文官集团,甚至还有忠顺王,或许现在又加上了一个义忠郡王。 而先锋营参将的身后是勇卫营,甚至还有整个边军。 梅昌文死了儿子,肯定不会善罢甘休,其他几方势力肯定会借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