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21章 北静王妃之死 (第1/2页)
第122章北静王妃之死 乾清宫,上书房。 建武帝仍在手不停挥地批着奏章。 戴权一边整理着御案上的奏章,一边道:“老奴心中记着几件大事,伊克昭媚使团再有三两日就该入京了,漕运衙门的急递也该要到了,还有就是满清那边好久没有消息传过来了。” 建武帝没有抬头,“伊克昭媚事让内阁去处理,满清那边让人去查.....当务之急是两淮。现在从山东到京畿都在下大雪,消息传递太慢了。” 戴权将整理好的奏章放在一边,轻轻地道:“两淮距离京城太远,消息传递多有不便,南边有两江总督欧阳霖坐镇,扬州方向无忧。只是淮安这边.....漕运衙门的漕兵欺压百姓还行......要是闹大了.....” 建武帝将这份批好的奏章合上,放下笔,端起茶碗喝了一口,放下,对戴权问道:“徐州目前有多少驻军?” 戴权早就想好了,低声答道:“徐州是中原重镇,太宗朝有五万驻军,高宗皇帝登基后削减为三万,后又经过两次削减,现在还有驻军一万两千,这点兵力守城尚可。” 建武帝沉吟了一会儿,道:“是朕疏忽了。安徽卫返回驻地,途中经过徐州.....算了,他们出征大半年了,就让他们回家过个团圆年吧。这样,拟一道旨给山东总兵府,让他们调两万人马前往徐州协防。” 戴权:“是。”犹豫了一下,问道:“是不是从京中派一员大将坐镇,协调、统一指挥两部人马?” 建武帝望向了戴权:“难得你如此上心。” 戴权:“皇上日理万机,老奴应当替皇上留心一些事。” 建武帝:“再拟一道旨给史鼐,让他即刻带着圣旨去山东总兵府,然后率领两万人马进驻徐州城,若盐帮和白莲教的余孽作乱,立刻南下配合江南大营平乱。” “是。”戴权躬身退了出去。 建武帝又拿起了另一本奏章摊开,准备阅批。 “陛下,首辅来了。”外殿传来帘值大太监的声音。 建武帝:“请进来。” 首辅宋成良捧着一本奏章进来:“启奏陛下,内阁将罪案定了。” 建武帝:“下去。” 宋成良:“启奏陛下,武库司的案子十分明朗,郎中以下官吏判了绞刑,即刻处决。武库司郎中以失察之罪革职。” 建武帝把头一抬:“哦?” 宋成良怔了一下:“陛下要是觉得内阁判得不对,臣这就回去让他们重牛” 没有搭理他,建武帝继续批阅奏章。 一片沉默。 建武帝将这份奏章批好,这才道:“就按内阁的意见办吧。” 罢,心里十分不是滋味,稍作沉思,接着道:“现在的局面越来越好,但朝政也愈发的繁忙,军方打下来的土地要筑城移民,还要派遣官员治理,这副担子越来越重,仅靠朕和几位阁老很难挑起这副担子。 传旨,调户部尚书赵子勋、吏部钱尚书入阁。” 宋成良大吃了一惊,还是立刻答道:“遵旨。” 建武帝点零头:“让兵部立马将武库司的缺给补齐了,去吧。” 宋成良:“是。”又行了一礼,退了出去。 .............. 龙首宫,寝宫。 总管太监夏守忠浑身雪花大步走了进来。 两个当值大太监连忙跪下:“老祖宗。” 夏守忠:“起来吧,太上皇吃药了没?” 两个大太监爬了起来:“没有,只服用了仙丹。” 夏守忠的眼中露出了失望而又茫然的神色,向寝宫的第二道门走了进去。 一眼便望见在软榻上闭目静坐的太上皇,脸颊上还有着一抹不正常的潮红,微微叹了口气,轻轻地走到软塌边,夏守忠低声道:“甄家的子在太和楼内用掉包计摆脱了探子的跟踪,等找到的时候,他已经从包厢内走了出来,包厢里的人早一步走了。” 太上皇依然闭着眼:“就这个事?” 夏守忠:“还有件怪事。谢琼亲领着三百骑兵出营了,都是他的心腹。” “哦?”太上皇这才睁开了眼。 夏守忠:“探子,巳时末有人拿着贾琥的令牌进了大营。” 太上皇:“下去。” 夏守忠:“贾琥治军严厉,没有令牌或军务在身,参将以下禁止随意走动。只能猜测此人是去骑营见了谢琼,无法打探更多的消息。” 太上皇想了想:“慢慢查吧。” “是。” 夏守忠犹豫了一下,道:“方才西城传来了消息,有一名监视北静王府的探子失去了踪迹。” “怎么回事?” “在跟踪北静王府长史的时候失去了踪迹。奴才正安排人在查。” 太上皇望着他:“立刻加派人手将北静王府监视起来。” “这.....” 夏守忠一惊,年底了,龙首宫的探子几乎都在监视着贾家、柳家、牛家这些勋贵将门,记录着每一个前来送礼的官员的姓名和官职,以此来分析他们背后勾连的势力。 目前贾琥的权势最大,其背后勾连着辽东军、山东总兵府、陕西总兵府、江南大营、长江水师和广东水师,还有态度不明的大同总兵忠勤伯赵翼。 如今的贾琥已然成邻二个宁国公,在军方的影响力远超贾代善。 太上皇又闭上了眼:“立刻去。” “是。”夏守忠瞟了太上皇一眼,躬身退了出去。 ............. 宁国府后院。 林黛玉昨儿就打发人笼地炕,听贾母也要来,又忙命人添了两个香鼎,里面用檀香烧着明火,温暖如春。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