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百四十二 陈公台瞒天过海,孙文台收兵转进 (第2/2页)
石之间,孙坚来不及思考那么多,也来不及观察的太仔细,他本来就没有想着获取全胜,不过是为了争取足够的撤退时间,眼看再不走就走不了了,孙坚立刻鸣金收兵,下令全军撤退。 程普却没有想着撤退,而是继续前进,发起进攻,试图获取全功。 既然刘备的援军来了,他就无所畏惧了,他打算死死咬住孙坚所部,和他决一死战,结果没战斗多久,身后也响起了鸣金收兵的声音。 什么意思? 见好就收? 不是援兵来了吗? 程普一时间竟然有些恍惚,忘记了自己才是主将,这鸣金收兵的命令是谁下达的? 孙坚没有考虑这个问题,他现在只有一个目标,那就是——立刻转进! 这莫名其妙的一战居然以双方的共同收兵撤退而告终。 等程普收束人马返回浪水北岸的时候,才知道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根本没有援兵,没有从雒阳来的援兵,刘备没有留什么后手,今日的这一切,是陈留郡守张邈的部下陈宫所设下的计谋。 陈宫今日早间正好押送一批新的军粮抵达北岸大营,正在休息的时候,眼见程普大军不敌孙坚的锋锐,感到不妙,担心程普被孙坚击败,那么他和整个大营也会有崩溃的危险。 他急中生智,立刻找来运粮的船只当作战船,押运的士兵充当弓手,让他们下河朝着对岸放箭,以此威慑孙坚部下。 接着,他又把运送粮秣来的大量民夫组织了一下,发给大量旌旗,让人在大营中拼命敲响全部的战鼓,吹响全部的号角声,拼命挥舞军旗以作进攻状,试图以此吓唬孙坚的军队。 若是平常时节,孙坚未必会被吓到,肯定会小心观察,看看情况究竟如何,再做商议。 但是今日真的凑巧,孙坚一心求退,不想冒险,一看这个情况,来不及多想,赶快撤退。
这瞒天过海的计谋居然就在孙坚眼皮子底下成了。 时也?命也? 而看似占据优势的程普当然也无力追击,所以他尽管很感谢陈宫出手相助,却也感到很担忧,觉得陈宫不该下达鸣金收兵的命令。 “孙坚这个人我是了解的,他非常勇猛,也很聪明,一旦发现我们没有追击,一定会觉得自己被骗了,一定或卷土重来,届时,我们又该怎么作战呢?” 陈宫也有些犹豫,不过正好这个时候哨骑来报,说孙坚所部撤退之后没有回到阳夏县城,县城此时是空城。 得知此事,程普和陈宫都愣住了。 阳夏城,孙坚不要了? 陈宫似乎意识到了什么,赶快建议程普派人查看孙坚所部的动向,这一查,居然得知孙坚所部全军撤退了,连军营都没有返回。 真被吓住了? “孙坚素来精明,怎么会被这样就吓住呢?” 程普感到不解。 陈宫略一思考。 “除非,他撤退的原因,并不是因为吾等,而是因为其他人。” “其他人?难道……” “大将军那边胜了?” 陈宫看着程普,缓缓道:“素来听闻大将军百战百胜,乃大汉第一将,若果然如此,则大将军名不虚传啊。” 程普思考了一会儿,只是叹了口气。 “君侯自然是百战百胜的,我从来不会怀疑,但是我自己却没有学到君侯的多少本领,明明在军中,君侯对我等毫不藏私,而我却是最愚笨的那个,此番若非公台相助,我怕是要战败了。” “倒也未必。” 陈宫摇头道:“陈留郡兵和梁国兵溃败的时候,我可是看到了,德谋还在血战,并未溃败,孙坚本部因此而不能全胜,若无德谋拼死反击,我这计谋怕也是不好用,吓不退孙坚。” 程普抿了抿嘴唇,又叹了口气。 “孙坚,是我的旧主,他善于用兵,在军中有猛虎的浑号,作战勇猛,十分强横,此番我败给他,倒也没有多么恼恨,只是遗憾罢了。” “你没输。” 陈宫摇头笑道:“德谋,撤退的是孙坚,弃城而走的也是孙坚,战场上瞬息万变,先败后胜也是常事,这有什么不可以的吗?” 程普略有些惊讶的看着陈宫。 “我没输?” “战争胜负,要看结果,而不是过程,德谋顺利击退孙坚,收复阳夏县城,大军顺利向前推进,达成最初目标,怎么不叫胜利?” 陈宫拱手道:“在下还要恭贺德谋获取大胜了。” 程普眨了眨眼睛,望着战场,缓缓摇了摇头。 “我会把实情全部告诉君侯,是胜是败,不是我说了算的,要君侯来判断,我作为君侯的部下,又怎么能明知故犯呢?” 陈宫有些惊讶地看着程普,颇为感叹。 “往日总是听说大将军治军严谨,今日一看,果不其然,如此严谨的治军,难怪可以百战百胜了,袁贼与大将军为敌,实在是大错特错了。” 袁术和刘备为敌,当然是大错特错,当然他自己并不会这样认为,孙坚也不会这样认为。 作为四路援军里唯一一支相对来说比较完整撤军的军队,孙坚带着这支军队一路南下抵达了南顿县,在这里补充给养,休息了一天,然后接着赶路。 赶路的时候,他也不断派人刺探军情,等快要抵达平舆县附近的时候,得到了准确的情报。 刘备四面围城,猛烈攻打平舆县城,县城摇摇欲坠,几乎要被攻破,且周围并没有其他的援军。 难道说张勋他们都没回来? 怎么会?四路援军难道只有自己这一路回来了?其他的三路呢?全都战败了? 孙坚愣住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