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辽东雄狮_第二百三十六回 老规矩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百三十六回 老规矩 (第2/2页)

合格的,要么回归百姓,得到一份田地,要么加入衙门成为差役。”

    一听到这话,有些士兵可就不干了。

    他们觉得自己跟着冒杀头的风险,追随陈|良策一起举事,居然吃不到皇粮。

    这些士兵吵吵闹闹,肆意的宣泄着不满。

    杨承应右手一抬。

    中军士兵大喝一声:“风!”

    吼声整齐,迅速压住了这些士兵。

    他们面面相觑,有些惧怕。

    杨承应道:“你们跟着一起举事不假,可你们也要知道,当兵不只是拿丰厚饷银,还有就是打仗拼命。

    死一次就什么都没有,连你们在这里废话的资格都没有。”

    现场一片安静。

    “凡是不合格的,都可以领到一笔遣散费,你们拿着这些钱置办产业,养家糊口绰绰有余。”

    杨承应面露威严地扫视着众人:“但是你们谁要是因此敢在地方上兴风作浪,那就别怪我出手无情。”

    慑于中军的兵锋,陈|良策所部明军再也不敢吭声,乖乖的接受体能测试。

    养兵和养民一样,都是长期的工程。

    自古以来,大部分王朝都只注重兵源,其实就是想压低士兵的待遇,减少训练带来的耗损。

    说白了,就是白票。

    杨承应前一世是军校高材生,非常清楚训练士兵的重要性。

    因此,他从入主金州之初,就坚决推行全方位“养兵”政策。

    金州镇的士兵长期控制在一万以内。

    对这些,陈|良策初来乍到,还不十分清楚。

    他看到自己不少部下要被请出军队,心里有些着急了,忙主动找到杨承应求情。

    “杨帅,末将麾下这些士兵追随多年,都是能吃苦的,请杨帅宽松一些。”

    陈|良策恳求道,“他们一定会对杨帅感恩戴德。”

    杨承应不为所动,“自我到金州卫,一直到现在都执行的是这个政策。”

    “法理不外乎人情,请杨帅酌情放宽。”

    “你知道我金州镇有多少百姓,多少士兵吗?”

    陈|良策初来乍到哪里知道,摇了摇头。

    “百姓六十万,马上变成七十万。”

    杨承应说道:“士兵一万五千,即将变成一万四千,甚至一万三千都有可能。”

    陈|良策惊了,没想到杨承应麾下士兵这么少,人口这么多。

    “兵不在多,而在于精。”

    杨承应提醒他,“如果不能用心训练士兵,让他们拿着武器走上战场,无疑是送他们去自杀。

    你方才的求情,表面上是为他们好,实际上是害他们。”

    “是,末将知道了。”陈|良策有些垂头丧气。

    “你不要以为我是在趁机削弱你的势力,你可以打听,无论是祖天寿将军,还是水师都是这样做的。”

    杨承应一脸坦诚地说道:“我所做一切都是为了能打赢,如果打不赢,都是白瞎。”

    “末将明白了。”陈|良策望着杨承应说道,“我会劝那些离开的人,让他们好好生活。”

    “另外,你告诉你们的部下,我们要开扫盲班,要让每一个大头兵都识字。”

    听到这话,陈|良策双眼睁得贼大。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