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七回 自己上 (第2/2页)
孙元化说到这里,拉着茅元仪的手朝老师的住处快步走去。 他想把这件事告诉老师。 然而,茅元仪把他拉住了:“不急。先生对将军的才干,还不十分了解。不如等将军写出来,再给先生看。” “妙啊。”孙元化双掌一击。 两人一拍即合,决定把这事暂时隐瞒下来。 杨承应说干就干,先是努力回忆一遍小学数学。然后发现自己忘记的一干二净,干脆另起炉灶。 第一部分,看图识数。 画一个圆形,旁边用阿拉伯数字写1,而不是传统的大写壹。 以此类推,画两个图形就是阿拉伯数字2。 第二部分是加减法。 主要是二十以内的进位加减法。 一边编写,还一边拨算盘。回忆小的时候,学过的算盘加减。 毕竟在这时代没有计算器嘛。 没了杨承应和徐光启的针锋相对,新屯又恢复了以前的样子。 日子就这样,在平淡中度过一天又一天。 各地忙得火热,眼看着城墙一天比一天高大,庄稼地也收了一季收成,到处是耕牛和农夫的身影。
每到傍晚时分,都能看到带着笑容归家的男女。 这段时间,徐光启一直在和方震孺、孙元化和茅元仪商讨辽东的防务问题。 徐光启兴致最好,没了杨承应的“sao然”,他整个人都感觉身心舒畅。 方震孺也很有兴致。这么几个月,终于有一个能和他探讨辽东局势的人,高兴坏了。 孙元化和茅元仪最是漫不经心。 其中,孙元化还好,毕竟是自己的授业恩师。 茅元仪则完全心不在焉。 他心里暗想,没有将军的指挥和调度,你们纸上写的再漂亮也约等于零啊。 这里似乎一切都归于平静。 然而,这种平静并没有保持太久。 在徐光启到来半个月之后,徐光启决定出山。 打算与方震孺一道,巡视新屯。 这不是徐光启在摆谱。 事实上,徐光启之所以亲自前来,除了弟子写信,也是受了朝廷的委派。 朝廷启用他为礼部右侍郎,盼着他这位德高望重的大才,前去金州整顿风气。 在他看来,视察新屯是合情合理。 方震孺却有些为难:“要不叫上杨将军,毕竟新屯是他花费心血筑造而成。” “你是辽东巡按,他只是无官无职的小辈。” 徐光启正色道:“今天你就是要拿出巡按大人的派头,让金州百姓都知道你的存在。” 通过这段时间的接触,徐光启已经发现方震孺是个可造之材,值得为他出头。 方震孺还是觉得不妥,便道:“还是通知一下吧。” 徐光启拿出诏书,“有朝廷旨意在,你放心大胆的跟我走。” 诏书一拿出来,方震孺精神为之一振。 孙元化和茅元仪则脸色大变。 难怪老师亲自前来,还闭门半个月不出,其实是在收集情况。 孙元化在心里暗叫不好:“天啦,这下麻烦了。要是老师过分对付将军,金州就要出乱子了。” 茅元仪也在想:“派徐大人这样的清流前来,一看就是崔呈秀等人的主意。” 两人一面暗中派人告知杨承应,一面紧紧跟随。 出了事,他们好第一时间打圆场。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