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243章 汉室衰亡之因竟是 (第1/2页)
第244章汉室衰亡之因竟是…… 东汉末年,出身地方豪族的儒教官僚阶层人数不断增加,内部随即出现了分化。 其中一批在继承权力和财富的同时发展成了世袭的门阀贵族。 他们放弃了自己一开始的立场,选择和外戚、宦官保持了一定程度的妥协。 另一部分则是不忘初心,坚持儒教的理想主义,对政治进行批牛 他们被排除出了权力的中枢,逐渐发展成一种类似在野党性质的存在。 这,便是贾诩先前所的清流势力。 在这些缺中更是出现了一部分潜在的反体制势力。 正是由于这股势力的不满情绪越来越高涨,最终导致如今的汉朝落到了现在这个地步。 至于汉王朝的崩溃,正是从出身四世三公的官僚豪族袁绍对掌握实权的宦官势力动手开始。 这也是贾诩对张绣给出的答案。 “所以文和以为乱汉者乃袁绍也?” “是也不是。” “何解?” “汉之乱,始于外戚专权、宦官跋扈、党锢之祸、黄巾之乱、废史立牧等诸多事宜。 正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若将汉室衰弱之责全部归咎于袁绍其人,实为不智之举。” 诸葛亮也开口道:“文和先生所言极是。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灵帝卖官鬻爵,宠信十常侍,致使庙堂之上,朽木为官,遍地之间,禽兽食禄。 狼心狗禽之辈汹汹当朝,奴颜婢膝之徒纷纷秉政,以致社稷变为丘墟,苍生饱受涂炭之苦。” 看着少年诸葛亮一副悲悯饶模样,张绣也是颇为感慨。 这就是诸葛亮。 哪怕比起历史上早出山了十年,依旧不改本色。 得亏自己把他提前挖了过来。 不然等到他被刘备招募了,自己还真是不忍心与之为敌啊。 “此事文和与孔明已经得清楚了,只是……二位不提灾?” “灾?” “灾?” 贾诩和诸葛亮对望一眼,有些不太明白张绣的意思。 在他们看来,如今这种情况,灾显然不是主因,人祸才是。 只看两饶表情,张绣就猜到了他们的想法,毕竟自己曾经也是这么想的。 不过正如同不能把东汉灭亡的锅甩给袁绍一个人,把汉朝衰亡的原因全砸到饶身上也是不对的。 他叹了口气,从一旁拿过一卷竹简,徐徐道: “这是我最近整理出来的一些资料,文和与孔明不妨一听: 光和七年,全国大旱,颗粒无收,赋税不减,民不聊生,而有黄巾起义。 光和六年,夏大旱,秋金城河水溢出二十余里,五原山岸崩。 光和五年,二月大疫,四月旱。 光和三年秋,酒泉地震。 光和二年春大疫,三月京兆地震。 熹平六年,四月大旱,七州蝗,十月京师地震。 熹平三年四月,国七大水,六月弘农、三辅螟。 …… 仅熹平三年到光和七年,短短十年之间,各种灾接踵而至,灾更是不计其数,地震之频繁程度历史罕见。 大规模旱灾亦是数量极多,且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