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章 少年诸葛亮 (第2/2页)
就是因为两饶三观高度契合和刘备汉室宗亲的身份。 哪怕张绣现在已经有了一番作为,但如果跟刘备同时站在诸葛亮面前,他还真是没有信心能争过那位皇叔。 毕竟诸葛亮不是赵云,没有师兄弟的情分加成。 所以听出诸葛亮言谈中的拒绝之意,张绣当即咳嗽一声,做出了战术后仰的动作。 如果贾诩在的话,他就能够看出张绣这副举动的意思。 快闪开,我要装逼啦! 不定还能配合着当个捧哏。 可惜贾诩不在,张绣也只能喝起独角戏: “孔明可否听我一劝?” “张将军请讲。” “孔明若只认为隐居于此读书是为学习,殊为不智”,张绣侃侃而谈,开始拿着千年以后的鸡汤忽悠起村夫来,“君岂不闻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诸葛亮闻言就是一愣,怔怔地看向张绣。 却见后者微微一笑,不知道从哪里摸出一支羽扇,一边缓缓扇动,一边继续道: “勤学苦读自是无错,我知你有纵之才,并非赵括那纸上谈兵之辈。 然则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你若能与我同行,便可将所学之物付诸实践,再以实践验证所学,如此一来,岂不美哉?” 诸葛亮顿时陷入了沉默。 这些道理其实他隐隐也明白,但被张绣以这样直白的话点出来,却有振聋发聩之效。 再加上前面那句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亦是深富哲理之言,细细想来,竟是令人回味无穷。 看着诸葛亮这副模样,张绣心中一阵暗爽。 他手执羽扇的模样自然是在cos诸葛亮本人。
要知道坐在自己对面的可是武侯诸葛亮啊! 光是这三个字就值得大书特书了。 更不用能让他陷入沉思和给予启迪了。 所以要装逼只能趁现在了。 等到诸葛亮真正成长起来,就再也没有这种机会了! 看到对方沉默不语,张绣觉得自己有必要整个大的了。 “孔明,我知你心中素有抱负……” “张将军,我……” “不必解释”,张绣不客气地打断了诸葛亮的话,对上这个还是少年的亮亮,张绣还是很有底气的,“孔明可知我一生所愿?” 诸葛亮心中一凛,双手抱拳,正色道:“愿闻其详!” 其实两人谈到这里,诸葛亮已经有些心动了。 当初接到诸葛玄的信,得知了张绣是叔父的救命恩人,对于张绣曾是董卓旧部的那一点点介怀就已经消失了。 至于张绣想要拉他入伙的想法,诸葛亮是又惊又喜。 对于张绣的重视,他自然颇为感动。 但正如他所的那样,自己学业未成,并不愿意就此入职。 还有一个原因他并没有告诉张绣,那就是张绣的条件还是不够理想。 他心目中的最理想对象其实是子。 诸葛亮是一个深受传统儒家思想影响的人,忠君报国这四个字更是牢牢刻在了骨子里。 只是如今汉室倾颓,汉子沦为曹贼傀儡,他纵有报国之心,却是报国无门。 所以他的目标就转到了刘表身上。 一方面是因为他素有贤名,另一方面则是他姓刘。 某种程度上讲,后者的重要程度甚至更大一些。 然而经过这段时间的观察,他却发现刘表同样不是一个理想的对象。 别的不,一旦刘表身死,他的两个儿子绝对守不住荆州! 再就是刘表本人看在诸葛玄的面子上对他虽好,但也始终把他当成子侄晚辈,至于召他问计就更不可能了。 至于刘备,诸葛亮根本就没有想到过这个人…… 如果真这样下去,他很有可能就会像历史上那样在南阳隐居读书,随着时间推移学问增长,名气渐渐传开。 再等到那个跟自己合拍的人找上门来,从而开启属于他自己的那条复汉之路。 然而张绣却在这时出现了。 不但出现,还带给了他一种全新的思路。 此刻听到张绣要出自己的抱负,诸葛亮猜测他八成是要光复汉室,复我河山一类的话。 而他也下定了决心,只要张绣肯这么承诺,那他就愿意答应。 这种想法其实跟荀彧差不多。 荀彧当初之所以会辅佐曹cao,就是因为他认为曹cao能够兴义兵以匡朝宁国,秉忠贞之诚,守退让之实。 所以等到曹cao称魏公、加封九锡,篡汉之心昭然若揭的时候,荀彧立刻跳了出来反对。 可惜那时的曹cao已经不再是当初那个只想成为大汉征西将军的孟德,面对荀彧的激烈反对,他毫不犹豫的将这位辅佐自己统一北方的首席谋臣和功臣调离中枢。 不久之后,荀彧便郁郁而终。 诸葛亮与早期的荀彧想法相似,在没有更好选择的情况下,只要张绣能一心匡扶大汉江山,没有像袁术那样篡位自立的心思,辅佐这样的雄主就是最好的选择。 但让诸葛亮没想到的是,张绣接下来的话却恍若晴霹雳,直把他双耳炸得嗡嗡作响,久久不能回神。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