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荼蘼默语 (第2/2页)
水井都设有专人把守,寻常人根本无法靠近。可不知傅灭用何方法竟神不知鬼不觉的在五口水井同时下毒。其所下之毒不是致人死命的烈性毒药,乃是一种让人昏睡的迷药。最奇怪的是这种迷药的药性并非立即发作,需经过两三个时辰后药性才发挥出来,根本使人无法察觉,而此时恰恰是寺中僧人做完晚课安息就寝的时候。所以魔、景二教趁夜色偷袭少林,寺中僧众毫无防范,不少僧人在睡梦中便做了惨死的冤魂。双方一场混战,寺中高手大多中了迷药,仅有宗凡和少数没有饮用井水的僧人能够抵抗,终因寡不敌众被围困在大雄宝殿内。 后面之事,汤予自知。宗凡讲罢,汤予沉思片刻说道:“此番魔、景二教偷袭少林策划周密,虽一时退却可恐怕不会善罢甘休,终需严加防范。眼下最紧要的事就是救治伤者,寻找解药。” 宗凡点头称是,朝远处说道:“宗清师弟。” 一名僧人听宗凡相唤,快步来到宗凡身前,朝宗凡、汤予施了一礼。这僧人四十六七岁年纪,颌下无须,生得白白胖胖一副笑面,倒和弥勒佛祖有几分相似。汤予曾听人讲过少林宗字辈有八位高僧,明、凡、惠、济、玉、贤、悔、清。这八位高僧各有惊人本领,而宗清是其中最年轻之人,他于武学天资不高,但精通医术,擅长用毒,对天下各门各派的使毒之法了如指掌。汤予久闻其名,想不到竟是这般模样。 宗凡说道:“师弟,可想出解毒之法?” 宗清说道:“师兄在外苦战,宗清学艺不精,无法为保护少林出力,心中甚是惭愧。方才我在殿内苦思解毒之法又亲尝了井水,终于找到些许眉目。” 宗凡喜道:“师弟快说。” 宗清说道:“此毒名叫“荼蘼默语”,是一种极厉害的迷药。” 汤予轻言道:“荼蘼默语?好奇怪的名字。” 宗清说道:“不错。百余年前武林中第一使毒高手“冰心绝情”戴星轩曾著过一本《千毒经》,书中对荼蘼默语有过记载。因戴星轩是个绝世美女,她给每种毒药都起了一个好听的名字,而荼蘼默语原是苗人为医治咳疾的,在苗疆它的名字叫“山麻次”。尽管对咳疾很有疗效,但人服后常常嗜睡不醒,浑身无力。后来五绝教又在其中加入汗金花、黑骨藤、蛇前草等物,就成了荼蘼默语这害人的迷药。”
汤予抢言问道:“既然已知中的是荼蘼默语,可有解毒之法?” 宗清说道:“有。当年戴星轩艳绝天下,武林中人都想一亲芳泽,可戴星轩生性高傲对任何男人都冷若冰霜,直到四十岁仍是孤身一人。一日她在山中救下一迷路的采药青年。那青年自从见过戴星轩后便情难自禁,无法自拔。但即便是武林大豪戴星轩也嗤之以鼻,又怎会对那青年动心,况且两人年龄相差悬殊。但那青年情根深种,矢志不渝。戴星轩无奈之下只得说假若青年能解开《千毒经》上的各种奇毒,就答应嫁给他为妻。那青年从此整日理药调毒,终于用了三十六年的时间将《千毒经》上记载的毒方解的干干净净。然而戴星轩早已香消玉殒,化作一捧黄土。那青年为纪念戴星轩便把《千毒经》的解毒之法整理成书,并且终生未娶。” 汤予很是感动,自言自语道:“那青年倒是一痴情之人。” 宗清说道:“说起这青年可大大的有名。” 汤予说道:“喔,是谁?” 宗清面露崇敬之情,说道:“他就是闻名天下的药仙孙思邈,孙真人。” 孙思邈救过汤予的性命,汤予时常心存感激,此刻听到孙思邈之名大感意外。宗清接着说道:“贫僧俗家祖上三代行医,我的祖父和孙真人交情至厚,孙真人曾把此书分写六份赠予当时天下六大名医,其中一本便在我祖父手中。祖父自幼教我医理,那本书我也碰巧看过,书中写到荼蘼默语时说用釜底金、白头翁、山豆根、败酱草搅拌成泥,辅以轮回汤导之服下,可解此毒。” 汤予面露疑惑,说道:“白头翁、败酱草,我倒听说过,却不知釜底金、轮回汤是何珍稀药物,又去哪里得来?” 宗清微微一笑,说道:“釜底金最寻常不过,乃是铁锅锅底的墨烟,又名百草霜、灶突墨,能治百病。” 汤予脸现喜色,说道:“想不到釜底金竟是锅底灰,那轮回汤又是……” 宗清笑道:“轮回汤便是童子尿,童子尿名称不雅,故在药方中多称回笼汤、轮回汤。此物最擅医治头迷之症,有清神醒脑的功效,常做药引。” 汤予也笑道:“这些杂七杂八的东西换了个叫法,便让人觉得超凡脱俗,身价倍增。” 宗凡听宗清有解毒良方亦是欢喜,说道:“既是如此,烦请师弟快快调制解药。” 宗清说道:“不劳师兄费心,我已让人去准备。山豆根、败酱草等物并不稀罕,寺中药房就有,只是最佳的轮回汤需是三岁以下孩童的晨尿,一时间无从得来,好在寺中有几个四五岁的小沙弥,也可勉强一用。就是要辛苦一下这几个娃娃多喝些水了。” 宗凡听宗清之言放下心来,说道:“一切有劳师弟。” 宗清施礼而去,此时殿内群僧一阵忙碌,宗凡看着汤予似有心事,汤予想要询问又觉不妥遂站在一旁。宗凡思索良久,唤过师弟宗悔在其耳边低语几句。宗悔听罢来到大雄宝殿正中的“横三世佛”前拜了三拜(横三世佛是指释迦牟尼佛、药师佛、阿弥陀佛),然后跃上供桌。只见他于三座佛像背后转了一圈,手上便多出三个木盒。三个木盒都只手掌大小,颜色漆黑。宗悔下了供桌又在横三世佛前恭恭敬敬的拜了三拜,回身将木盒交于宗凡。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