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二十五 皇上就是天 (第1/2页)
七王爷只好又很珍很重的滚掉了。【】 “谢云剑好像真的没什么猫腻。”有探子去跟唐家的大佬报信。 唐家大佬欣慰了,跟师爷道:“你瞧,你多虑了!他何尝刺探唐家底细?圣上何尝利用他?圣上还是很相信我们的嘛!” 唐家的师爷只好点头附和,自己也笑自己:真的过虑啦! 但是关于锦城的一些情报,年底刚由谢云剑悄悄去摸查得来的,现在就通过滚掉的七王爷的手,真正珍重的送到皇帝崔珩的驾前了。 崔珩深表欣然,赞许了几句,并且表示,等春暖花开,七王爷再去锦城,大局可定。 一般这句话说出来,就总是会接着这样的段落:谁都没有想到,春明花开之前,却生了这样的事…… 林代在江边遭劫! 私盐贩子公然北上,无视官府,朝廷颜面扫地! 北方民众纷纷表示情绪稳定,*司痛斥凶徒终将被绳之以法! 若有报童叫卖,一定高声喊出这些响亮的标题,用大红色套印的。 如今幸而没那些烦人的苍蝇聒耳,但崔珩作为帝国的皇帝,也感觉到了实实在在的压力。他不得不派大批军力在那边集结,七王爷南下的事情只好推迟。谁叫那里是北上与南下的必经之路!道路未靖,皇帝强令王爷南下,难免叫人议论猜测,打草惊蛇就不好了。 同理,京城的大动作,也只好先拖延下来。崔珩牙痒痒,把私盐贩子统统凌迟的心都有。他真想仿效前朝,把强盗头子的名姓刻在自己屏风上。好提醒自己:“灭此朝食!” 可惜有一点困难,他甚至不知道“盐杠子”的姓名。 “浑蛋!无能!连这点都查不到?还指望你们做什么!”他大雷霆。负责此事的是胡侍中,大皇子的人,很怕被皇帝严惩之后,权柄收回去,说不定交给栋勋将军,大皇子肯定要怪他没用、丢了权。他的荣华富贵岂不是化为乌有? 想起来就叫人抖。胡侍中脑筋飞转动。有了主意。帮他爬到这等高位的捷才再一次救了他。他道:“皇上教训的是!微臣无能!”碰个头。 先认错碰头,这是每个深受训练的奴才都会做的。 之后的应对,才看出蠢才与聪明人的区别来了。 胡侍中道:“微臣查知此人身世不清。无名无姓,故此干出这无君无夫的逆事。那伙强贼倒有个绰号送他。他便以此绰号会名姓。只这绰号实在不雅,怎敢干犯圣听。” 崔珩当然训斥他:不雅不是瞒报的借口! 胡侍中再一次碰头,做出努力想说的样子。还是崩溃求饶:“微臣实在说不出口!” 他请求皇上允许他,把这字写在纸上。呈御览。 崔珩允许了。 胡侍中手抖的写完,自己连连碰头,口称死罪,折好了纸硬是不敢交给太监。还是太监自己拿了交给皇上。 崔珩看了看纸头。觉得胡侍中说得没错。这名字岂止不适合刻在他屏风上,连给他看见都是种污辱。这种污名秽姓的人物,伤害了他的江山、阻拦了他的大计?崔珩更窝火。五十年的修养。都无法阻止他恶向胆边生。他眼里冒出凶光。 掌笔太监熟练的示意小太监,大家一起动作夸张而有效的。把这张纸挫骨扬灰。崔珩心情终于平复了一点,看看胡侍中,换了个话题,问问太子的起居。 胡侍中做了中肯的回答,崔珩的心情又更好了些。同样的话,别人说出来,崔珩还未必相信,胡侍中说出来,崔珩是信的。 不止因为胡侍中治学扎实、有学问,更因为胡侍中人品可靠。曾经有这么一天,崔珩似乎是闲谈,问问他某天在家里吃了什么、喝了什么。胡侍中一五一十的全回答了,是正巧招待客人,席上有什么什么来着,要有记不清的,就说容他回去请夫人查查,再来回皇上。崔珩就笑了,说今儿有世妇进宫陪太后闲聊,正好在胡侍中那儿做过客,说起来,太后一时好奇,就着宫人来请皇帝问问胡侍中,是吃喝这么些东西、招待这么些人不是?巧的是胡侍中一句诳语也没有,更没有反问皇帝为什么要知道这些。他就一点不惊疑、一点不推闪,老老实实、结结实实、扎扎实实的回答了。崔珩喜欢,笑对他道:“看来太后要赏你啦!” 太后果然赏他一席菜,照着万岁爷宴臣子的规格,有野慧米膳、梗米膳一品,燕窝鸡丝汤一品、鸭子脊髓汤一品,粳米干膳一品、羊rou丝卧蛋粉汤一品,奶茶、果茶、点心、果钟、苏糕、鲍螺总一全盒,荤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