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七十九章 新芯科技(8K!) (第1/4页)
华国不知道未来在芯片领域,分工会越来越明细,半导体厂商们会逐渐专精于某个领域。 原本的垂直制造商,半导体厂商一手包办从芯片设计到芯片制造的厂商只剩下三星和英特尔。 整个九十年代,华国在半导体领域的对标学习对象,先是霓虹企业,然后是高丽企业。 准确来说就是三星。 而周新的出现给了华国另外一种选择,那就是把芯片设计芯片代工拆分开,设计制造供应链上下游的其他技术,都由不同的企业进行供应。 作为一个大国,华国不会放弃原本的战略路线,培育出一家兼顾设计和制造的半导体企业。但是他们也不会放弃在新模式上的探索,尤其是申海市,他们希望在张江复刻硅谷的成功。 以周新的经验来看,一手包办设计和制造会有技术上的优势,当制程来到22n以下的时候,这种优势愈发明显。 英特尔在14n领域同时掌握了芯片设计和制造工艺,这是他们能够用14n做出单核性能最强cpu的重要原因。 垂直制造有技术上的优势,但是开发效率却不及芯片代工芯片设计的商业分工模式。 后世英特尔的芯片制造部门,一直以来都在制程上处于领先地位,尤其是在2012年的22n制程上,远超台积电和三星。 这套垂直制造模式给了英特尔极强的信心,但是22n之后,14n制程推迟了半年才出来,后来英特尔的制程跳票成了常态,再后来就是把芯片制造外包给台积电。 以至于最后能够在最先进制程上把芯片代工和芯片设计一手承包,依然坚持下来的只有三星。 芯片制造到了3n时代,英特尔需要台积电的代工产能支持。 强如英特尔,在二十一世纪第一个十年占尽了技术上的优势,也会因为技术研发的路径依赖而出现落后。因此周新对这条路径没有太大的把握。 英特尔后世找台积电代工,并非一个突然的决定,而是长期积累下来的结果。 英特尔找台积电代工主要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当初收购的部门,像英飞凌无线部门,本来就有一些采用较旧的台积电28n制程的rf电路,这种因为原计划需要,没有必要为了转单而转单。 另外一种情况则是英特尔本身造成的问题。产能的规划是长期的环环相扣的过程,其中一个环节出问题就会对未来造成影响。 建厂,准备原材料,培训工程师,调整机器,等技术部门把制程配方调试出来之后,开始小规模试生产。试生产的过程中一边调整良品率,另一边则是芯片设计团队提早一到两年开始设计。 最后在芯片代工和芯片设计约定好的时间,设计团队把设计方案交给晶圆厂,开始一层一层的光罩慢慢做,最后大规模生产封装测试出货。 在原定计划下,英特尔10n制程研发顺利,14n厂一边量产,10n厂一边慢慢测试准备就绪,等到良品率达标,可以开始大量接单。芯片设计团队在10n制程上也基本完成设计了上。 对英特尔来说,10n制程实现后,哪个芯片设计部门优先?图形处理器,因为图形处理器的架构一致,设计周期短,可以迅速产出设计蓝图。然后才是cperver陆续开始生产10n的芯片。10n产量持续增加,14n慢慢腾出产能。 在英特尔的10万员工里,除去tg/cpu/server这些核心部门,还有很多隶属于英特尔的外围组织也需要芯片。 这些外围组织绝大多数都是英特尔曾经的ceo布莱恩挥霍老本买进来的收藏品。像什么原本还算有点名气但逐渐被人遗忘的fpga公司altera,为了重返手机市场买来的英飞凌无线部门,赶流行被当冤大头买贵了的人工智能nervana,自动驾驶obileye。 扣掉这些大型奢侈品,还有一些基础ip,io,内存,还有小号cpuato。最后就是一些量不大,一台公务用车就可以打发的外围组织。又或者是纯做研究发论文的组,帮tg做测试芯片的先进芯片设计组织。总之,英特尔内部山头林立,无奇不有。 更有甚者,还有一些不知什么原因默默地在tel里浮沉数十载讨生活的流浪武士组织。当年周新在英特尔实习,认识的一位业内前辈把这些组统称为后妈养的没人疼的孩子。 这些流浪武士组织其实曾经也是有头有脸隶属于正规组织的。只是无奈于这些正规组织被解散了,像英特尔一时兴起的晶圆代工,设计部门的领导为了手下员工们的生存,只好在英特尔内部帮人打工。 比如server部门要做一个内存控制ic人手不够,就暂时让流浪武士们来接这个活如果面临太多竞争,像是遇到印度班加洛用人海战术又爱夸口一切没问题把活抢走了,又或者是遇到马来西亚滨城干起活来不要命的华人工程师,那只能摸摸鼻子,去接一些别人捡剩的看不到未来的活。 英特尔也帮中兴通讯做过芯片,这些帮中兴通讯做芯片的组就是流浪武士组织。总之英特尔内部是这样一个弱rou强食的世界 这些各式各样的内部组织,按照对公司利润贡献的重要程度,来决定能否排进10n或继续用14n的多余产能 结果英特尔的10n难产,芯片设计团队空转。更重要的是cpu/server/gt怎么办?只好继续占用14n的产能。 最惨的情况来了,tg里面负责制程研发的单位是tdtd本来就处在人人过劳的极限状态,以前14n弄好了,主力就去10n。留下一小撮工程师维护14n,然后再分出一小部分精锐去7n。现在14n要继续搞,还要搞14n ,14n ,14n ,也就是英特尔为人诟病的挤牙膏。 那分给10n人数就少了,7n就更少了。硬生生地就让自己越陷越深。导致一步错,步步错。 而且14n产能都给了公司的命脉cpu/server,那其他的部门怎么办?日子还是要过,ic还是要出货,为了求生路,大家就纷纷发难,势力相对大一点的英飞凌无线部门就跳出来说,我们在英飞凌时代就是用台积电,合作愉快,让我们继续用吧。 ai团队说我们的ai芯片不能等,有多少的数据等着我们训练,英伟达都甩过我们好几条街了。所以我们一定要用最好的制程,没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