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四十五章 禅让 (第1/2页)
安南,清化皇宫。 皇元殿内,正举办着禅让大殿。 大虞国开国皇帝胡季犛今日禅让,传位太子胡汉苍。 半个月前,明军攻破了多邦防线,消息传到清化,安南朝野上下一片震动。 安南国,是华夏中原王朝对越南的古称。 安南这个名称来自唐代的安南都护府,这片土地上经常改朝换代。 出现过黎朝、李朝、陈朝、胡朝、后黎朝、莫朝,国号改了一茬又一茬。 但中国对他们的称呼,都是安南。 直到清朝嘉庆八年,清朝改“安南国”为“越南国”,册封阮朝创立者阮福映为“越南国王”,“越南”名一直沿用至现代。 近日,清化城内出现了诸多传言。 言说明军大破富良江,已挥师南下攻占东都升龙,斩杀大将军邓宗稷,擒获卫王胡元澄。 现明军已挥师南下西都清化。 与此同时,占城举国十万大军北上,与明军南北夹击清化。 诸多传言,让安南胡朝上下一片惊慌。 不仅民众信了,纷纷涌出都城,就连守军也在焦虑。 更别说掌权的皇室和世家。 饶是胡季犛知道这是明军细作在故意散步消息,却毫无办法。 真真假假的消息掺在一起,很容易让人上头。 就是胡季犛自己都想跑路了。 他虽然是谋逆篡位,但谋的是自家人的利,只要搞定了满朝大臣和百姓就行。 没有外部势力干涉,统治者可以轻松收拾所谓的“刁民”。 有大明参与就不一样了,他们是强大的国度,现在打来了,点名要收拾胡家,不跑等死? 但身为大虞皇帝,怎么能跑路呢? 这让臣民怎么看? 熟读史书的胡季犛,从历史中得到经验,很快想到了一個办法:禅让! 向宋徽宗学习,锅甩给儿子。 让太子胡汉苍接盘,自己幕后指挥,就当是向大明服软! 我怕了退位还不行吗? 此前,胡季犛虽然篡夺了陈朝皇位,穿黄色龙袍,住在仁寿宫里,出入使用皇帝的车仗,但仍然遭到了陈朝遗臣的一致反对。 为了得到陈朝遗臣的支持,在清化创立胡朝太庙时,胡季犛特意分为东西两部分。 东太庙祭祀胡氏祖宗,西太庙祭祀外祖父家的陈明宗和陈艺宗,但收效甚微。 畏于陈朝皇室支持者的反对,胡季犛在发布诏令的时候自称予而不敢称朕。 随着局势糜烂,反对胡季犛的人越来越多。 越来越多的世家投降明军,充当带路党。 在强大的内外压力下,胡季犛不得不金蝉脱壳,传位太子胡汉苍。 太子胡汉苍由陈朝宗室徽宁公主所生,有陈朝血脉,也算稳住局面。 既能随时跑路, 还能用太上皇的身份继续掌握实权。 一举两得! 胡季犛为自己的机智洋洋自得,很快宣布禅让。 在安南统治阶级忙着更迭权力时,北方战场上发生了巨大变化。 富良江战役打响了! 安南军队依托主场优势,在江面上集结了四百余艘战场,以及所有水师。 对明军严防死守!m. 安南大将军邓宗稷知道大明皇帝发动三十万人来安南,不是来公费旅游的。 是要将他们这帮猴子全部解决掉。 不过一向以沉稳著称的邓宗稷丝毫不慌。 他觉得,明军出国作战,后勤本就是一个大麻烦。 长期待在这里消耗粮食,后勤供应肯定要出问题。 还有一个严峻的现实问题也摆在了明军主帅面前。 南方的丛林加上湿热气候,会让很多的明军军和随军民夫出现严重的水土不服现象。 不出所料,明军的战斗力将会严重下降。 而且这种状况还在持续的发酵和恶化。 搞不好撑不住就会自动退兵。 这不是邓宗稷的胡乱猜测,而是结合上千年的历史总结出的。 这也是安南人之所以一直生存到现在的先天优势。 千年来,每当北方中原王朝派出大军来攻打安南的时候,气候和水土都成了他们赖以致胜的秘密武器。 连纵横天下无敌手的蒙古人,都要喊爹妈救命。 当年忽必烈派元朝大军征讨安南,就在这条富良江前,蒙古人被揍的哭爹喊娘。 有富良江这座大江阻隔。 只要西都清化那边的朝廷没有saocao作,以及东都卫王殿下不犯傻。 邓宗稷认为重兵防守富良江,还是能守住一年半载的。 明军再能打,总不能飞过来吧? 不过,他还是太低估了明军的战斗力。 更低估了对面那个阴险的大明储君。 远远的,邓宗稷看到明军的龙纛往后移动。 邓宗稷以为大明皇太孙又去攻打别处泄愤。 这些天来,明军经常打一个地方换一个地方。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