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集市 (第1/1页)
“哎老郑,咱们站后墙外边不远是不是有个集市?” 现在已经快九点了,俩人吃完饭后下了两个多小时的棋,开始收拾的时候,李恒才想起来他还从来没转过鬼市呢。 “啊?二恒你想去看看?” 老郑当然知道他问的是什么集市,如果是白天那种正规的就不用问。 “是啊,这不回来都二十天了,光听别人说有集市集市的,我还没见过呢,打算去开开眼界。” “没错,咱们后院墙外边往北大概几百米的样子有个集市,不过你如果想去的话必须早点去,那里到凌晨四点多就散摊了,再一个就是如果去的话必须把自己包裹严实点,最好别让其他人认出来你。” “还有人查的啊?” “我这么跟你说吧,你如果只是买卖点家里日常需要的,不会有什么事儿,比如说你把家里吃不完的粮食拿去卖了,价格跟门市部一样,这绝对没什么,但如果是专门卖那些各种票的,那肯定会有人查。二恒你是打算过去卖什么吗?” “卖什么啊,我刚回来哪有东西可卖的,就是想去转转,如果能碰到需要的再买点。” 他确实没想着卖什么,虽然现在手头上的各种票不少,但那玩意是消耗品,用了就没了,尤其是那些rou票,每个月办事处给每户发二两。 二两啊,这玩意够干嘛使的? 可惜他现在还不知道,等再过上两年,每户每个月二两都无法保证,一个季度半年能给二两都阿弥陀佛了。 “对了老郑,集市上卖的那些东西,跟正常的比起来都是什么价啊?” “什么价?”他这个问题把老郑给难为住了,不知道该怎么说,想了一会儿才说道:“如果你打算买票的话,粮票、rou票、糖票这些跟门市的价格基本上是一比一,如果是那些大件东西的票,比如说自行车、收音机、手表这些,基本上都是门市价格的三分之一到一半。 这玩意没有个定论,都是你情我愿的事情,反正大差不差的就这样。” 这老哥们门清啊这是,他不会就是专门倒腾票的吧? 李恒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然后站起身帮着把棋盘和凳子搬进门卫室里。 “谢了啊老郑,早上能醒来的话我就过去转转。” “想去就去,不过记住我说的,把自己包裹的严实点。” “知道了,你早点休息吧。” …… 凌晨两点多,他非常准时的睁开双眼,一番乔装打扮之后就出了门。 说是乔装打扮,其实就是戴了个医院医生用的大口罩,再把军帽带上,然后又给脸上架了一副那天帮着整理废品时,翻出来的平光眼镜,一个眼镜腿还有点问题,被他用胶布固定着,凑合能用。 门卫室里,听到外边锁门的声音,老郑睁开了眼镜,缓缓的从床上爬起来走到窗户跟前往外看了一眼。 外边黑乎乎的什么也看不见,他又打开门口的灯走出门卫室到处转着看了看,确定没发现什么才回到门卫室熄灭外面的灯。 院子里又陷入了黑暗之中。 过了有一二十分钟,门卫室的门突然打开,老郑拿着手电走了出来,先是在门口站着抽了根烟,然后才往站长办公室方向走去,平时走路一瘸一拐的腿,这时候却表现的跟正常人没有什么两样。 走到办公室门口后,他先是敲了敲门,低声叫了几次二恒,把耳朵贴在门上仔细听了一会儿,见里面确实没有什么动静,这才从口袋里掏出一把钥匙打开门走了进去。 办公室里的陈列摆设非常简单,他也没动办公桌,而是径直走到单人床跟前打着手电照向李恒放在地上的一个包。 先是打着手电筒仔细的观察了一番外边,见没有什么猫腻后,这才伸手轻轻的拉开拉链。 包里装的都是衣服,他伸手进去来回摸了几下,当摸到下面还有一个盒子的时候小心的把那个盒子拿了出来。 打开盒子后,当老郑看清楚装的是什么东西时,心里一阵忽悠,里面装的赫然是一枚军功章。
这枚军功章是五角星造型,正面的图案是上方一颗红星,下边是那座著名的城门楼子。 背面是这枚勋章的名称三级某某勋章,以及日期一九五五年。 看到这里老郑皱着眉头又伸手在包里摸了两下,等手再次出来的时候拿着两个红本本。 其中一个是跟勋章配套的证书,里面有李恒穿军装的照片,然后就是名字,所属部队,以及颁发证书的日期,钢印,证书编号等等个人信息。 另外一个红本本是退伍证,上面记载的个人信息跟证书上一模一样。 老郑叹了口气把这三样东西重新装回包里,再拉上拉链,小心翼翼的把包恢复成刚才的模样,退出了办公室。 而他没有注意到的是,包上那个拉链头本来距离顶端有两个牙,而现在变成了三个牙。 …… 李恒出去后,绕到后墙那边又继续顺着小路往北边走了一会儿。 当他看到这个集市的时候确实被吓了一跳。 在他心中一直比较神秘的鬼市怎么一点都不神秘呢? 这跟白天的集市有什么区别? 哦,不对,区别还是有的,正规的人家是白天,这个是半夜三更,还得打着手电筒才行,大家交流的声音也都比较轻,基本上你不凑到跟前,压根就听不清别人在说什么。 这种鬼市没有什么组织者管理者,都是老百姓自发形成的。 基本上交易的都是一些白天正规集市不允许交易的东西。 例如粮食,例如那些各种票据,还有附近农民自家养的鸡和鸡蛋,甚至还有人卖rou,这rou是从哪里来的就不好说了,甚至吃了会不会出事,那就更说不准了。 李恒过来其实并没有什么东西想买的,他单纯就是对鬼市比较好奇,想过来转着看看。 卖粮食的基本上都是想换的,用自家的细粮来换粗粮,一比二的比例换,这些都是家里人多不够吃了才会这样选择。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