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三十章让来敏他们吃些亏吧 (第1/2页)
“唉,为夫就是个劳碌命,刚回来又要走,这日子何时是个头啊!” 贾成一头栽倒在床榻上,哀嚎起来。 看着自家夫君难得流露出的痞懒性情,蔡琰心疼的把一岁多的儿子贾维放在一边,让小家伙自己去玩。 伸手轻轻揽过贾成,让他把头搁在自己腿上,熟练的按着贾成太阳xue。 闻着妻子身上熟悉的味道,贾成扭动身体,调整到最舒服的位置,满足的咂咂嘴,顿时少了几分焦躁。 “夫君,若是实在劳累,不如另选良将出征。” 贾成半眯着眼叹了口气:“袁本初不比旁人,据说他这次西征出兵号称八十万,估计实数不下三十万,朝中除了为夫没人可领兵与之对阵。” 贾成说这话既是事实,也是所有人都一致认定的客观情况。 汉中朝廷所有领兵将领,除了卫将军董承,基本上都是贾成一手提拔起来的,换了谁都不可能如使臂指的指挥他们。 有资格指挥大军的,除了他就只有太尉张鲁。 只是张鲁这些年把精力更多的放在改良天师道教义,结合儒家思想,试图儒道合一,最终使天师道成为大汉国教。 秦末大汉初立,朝廷以黄老之术治理天下,数十年无为而治使得大汉国力蒸蒸日上。 到武帝时,董仲舒提出废黜百家独尊儒术,国力便渐趋低落。 仲汉自开国始便吏治腐败,官员贪腐贯穿始终,直至灵帝期间天下大乱,军阀割据朝廷势微。 作为天师道第三代师君,张鲁自幼便知道祖父来自另一个世界,那个世界的一切通过父子相传深深刻在他的心中。 贾成的到来,又给了他许多那个世界运行的理论依据,让他更迫切的想要改变现状,复现那个理想中的世界。 所以这些年来,他一直在完善天师道教义,一步步融入到朝廷国策和郡县乡等各级机构当中。 他知道贾成是他的同志,他的后盾,并不担心他的改善行为受到来自上层的阻力。 贾成也乐于看到大汉上下在张鲁的努力下一步步改变观念,使得儒道两家不再走上各自极端,兼容并包,以一种积极的姿态面对整个世界。 所以张鲁虽然名为太尉,汉中朝廷军事最高长官,但他的工作实际上是在意识形态领域,形而上的,并非具体的军政事务。 除了张鲁,还有一个勉强有资格的就是大汉皇叔,左将军刘备。 刘备领兵多年,极擅以少胜多。 他带兵很少超过万人,但就算他手下只有几千人马,也敢正面击败十几万黄巾军,救出被黄巾围困的北海太守孔融。 其后更是以不到五千人的部队,和曹cao打的有来有往,迫使曹cao在徐州战场上撤兵回兖州。 这才有了陶谦让徐州与他的一幕,使刘备真正跻身于天下诸侯的行列。 但刘备这个人太危险了,贾成虽然看不出此人现在有多少野心,但他得到皇帝刘协衣带诏密而不告之时起,贾成便已经决定将他雪藏。 历史上曹cao放虎归山的前车之鉴,贾成可不愿再重蹈覆辙。 他不想杀刘备,不仅是因为刘备在郑都行事谨小慎微,就算接了衣带诏也几乎不与朝中官员来往,让贾成找不出他的破绽。 还因为刘备手下旧部日益得到重用,关羽身居护羌校尉,是管理西北胡族的最高军政长官,手握两万步骑。 张飞性格鲁直,作战勇猛,贾成对他颇为喜欢。 许褚眼下还是贾成施为统领,做事尽心尽责,几乎寸步不离他左右。 更何况还有心中最重要的偶像赵云赵子龙,一出手便生擒南匈奴单于复株累,解决了他心腹大患。 这几人都曾是刘备兄弟、部将,贾成必须要考虑他们的感受。刘备若是不作死,贾成没有拿到确凿的证据,是不会动刘备的。 但他也不敢冒险启用刘备,万一刘备领兵在外反戈一击,谁敢保证这几人不跟着刘备造反? 把他养在郑都直到老死,这才是最佳处置手段。 既是保证朝局稳定,也是维持大家之间的情分,更重要的是贾成不想这些历史上的英雄人物不再死于自己之手。 五虎上将,关张赵马黄,马超性格最卑劣,死就死了,其他人他可舍不得。 至于说手下两员大将甘宁徐晃,甘宁坐镇凉州,在凉州没有恢复到理想状况之前,他是不想把甘宁调回来的。 徐晃性格沉稳,但缺乏指挥大型战役的威望和手段,贾成不可能让他率领大军与袁绍作战。 想来想去,也就只有辛苦自己了。 “唉,还是没有可用之才啊。” 贾成又是一声叹息。 蔡琰噗嗤一笑:“夫君才二十七岁,为何如此老气横秋。其实夫君何必只盯着朝中诸位大臣,眼光放宽一些,还是能找到许多可用之人。” “哦?夫人有何建议?” 贾成倒不在意什么妇人干政之虑,后世女强人屡见不鲜,往往在某些方面比男性更有独到之处。 所以他在家中常常会和蔡琰聊聊朝政大事,让蔡琰以她的角度来提出一些建议。 “妾听说太学生闻知袁绍进犯,纷纷请愿投笔从戎,军校之中也有积极请战者。夫君不妨从中选拔良材善加使用,或许将来其中不乏名臣良将。” “对啊,夫人所言极是。” 贾成顿时心中意动,太学和军校当中可有不少未来的名人。 就他所知,他先前比较关注的李严,已经以优异的成绩毕业,正在司徒府各曹观政,此人水平不错,可以带在身边培养。 张嶷、马忠等人也顺利升入上舍,无须多久便能毕业启用。 他还听说王平、孟获这几个小兄弟在外舍学习两年之后便转入军校。他们文科或许还差点天赋,但在军校却如鱼得水,成绩异常优异,很快便能进入军中任职。 突然又想起最早跟随自己的法正、孟达两人,如今他们二人在各地历练多年,分别担任了好几个地方县令。 据说政绩考核很是优异,司徒府吏曹有意征调入京,升迁到千石之职。 贾成却知道这二人志不在政务,更愿意从军作战。 他先前不愿意拔苗助长,故意让他们二人去地方历练几年。如今两人也都二十来岁了,正是可以压担子的时候。 调他们来到自己身边,无论出谋划策还是领兵作战,都能发挥作用。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