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章要不要收复两都 (第2/2页)
br> 区区五十万流民,远远达不到各地需求。 往往一批流民进入汉中,还没等他们经过一系列防疫流程,也还没休整过来,就被闻讯而来的各地郡县使者,以及各种工坊预定完了,很快便被对应人员带走安置。 蜀郡太守王政、成都令董和、巴西太守阎圃、江阳太守程畿、广汉太守张肃等离汉中近的这些地方郡守近水楼台先得月,优先抢了三十多万流民落户,上计成功在望笑的合不拢嘴。 而稍微远点的巴郡太守严颜,永昌太守王伉,越巂太守高定、汉嘉太守黄元等人则天天写信给贾成,抱怨有些人吃相太难看,分配到他们手里的流民少的可怜。 威胁说再这样下去,他们就不能按期完成朝廷要求的进度。 严颜更是写信给远在陇右的甘宁,让他赶紧想办法给徐晃递话,解决巴郡缺人的问题。 老头发出狂言,巴郡盐铁益州第一,没有足够的人手,如何足量提供朝廷所需?即便五十万人全给他,他也有能力全部安置。 这些都是小插曲,贾成一一写信安抚,陈说利弊,让他们安心做好本职工作。 最难办的是,贾诩的第二个措施。
贾诩、贾成叔侄出身西凉军,在各部有众多故交,就算李傕当初也是对贾诩叔侄有提拔之恩。 虽说李傕和他们两个道不同不相与谋,也被朝廷断定为逆贼,到了水火不相容的地步。 但其他军头将领如今在关中一带也是处于走投无路的绝境。 段煨见机早,一看时机不对,便早早投降朝廷,如今也算得到朝廷重用。 他见关中混战不休,很多当时的同僚混的凄惨无比,便建议贾诩用朝廷的名义招降这些将领。 贾诩知道这些人都是久经征战的宿将,便接纳了段煨的建议,用天子的名义下诏招降。 很快像杨奉、杨定这些已经陷入绝境的将领得到消息,纷纷带着手下赶到盩厔,接受朝廷整编。 这样一来,关中地区李傕势力大减,只能龟缩在长安城苟延残喘。据斥候探报,李傕手下粮草断绝,已经开始以人rou为脯,能够作战的兵力不足五千。 贾诩和张鲁送过来的奏表,其中最主要的就是与贾成探讨,是否出兵关中,歼灭李傕部,重新收复长安以及洛阳等京畿旧都。 但是关中和洛阳还是处于严重的大旱,收复这两个地方只能说是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而没有实际利益。 况且收复容易,要恢复这两地的民生经济,对朝廷来说是一个极大的经济负担,更是会严重影响益州经济建设。 贾诩从政多年,自然知道这其中利弊。 但大汉若要复兴,这两个地方决不能放弃。 如今冀州袁绍和兖州曹cao都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难以顾及关中和洛阳,正是朝廷收复两都最好时候。 但要是朝廷囿于财力物力,不去收复两都。万一被这两人夺取,将来有可能后悔莫及。 朝中为此分成两派争论不休,所以贾诩将朝中众臣的意见和奏疏让人送到成都,让贾成决断。 贾成看了好久,觉得各有各的道理,一时也难以下决断,有些烦闷的把手中竹简一扔。 竹简扔进一堆奏疏里,滑落下来,碰到边上一卷竹简翻了个个,露出那卷竹简的封面。 “咦?”一个熟悉的名字落入眼中,“公美,把那卷奏疏拿来我看。”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