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指南编辑部_01.再聚首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01.再聚首 (第1/2页)

    深秋的冷风拂过成片的麦田,只割去麦穗的秸秆丛随风摆动,像金色的草原。高过膝盖的秸秆丛里“悉悉索索”,潜伏着许多牲畜:灰白的羊偶尔探出脑袋,竖耳朵,磨牙齿,炫耀着嘴角的粗劣纤维;漆黑的猪不见踪迹,只传出獠牙拱土的“哼哧哼哧”,然后,某处挺立的秸秆丛毫无征兆地倒了下去。

    啊,田园风光!

    麦田东面是一道能容两辆马车并行的土路,北方的地平线下赶来一支商队,零乱的噪音吓坏了从容觅食的牲畜,惊动了周遭晒太阳的农民。

    商队很短:三辆马车,两辆运货,一辆载人;五名随从,领头的骑一匹杂毛马,披粗糙的帆布斗篷,戴一顶突兀的宽檐牛仔帽。

    没错,突兀。木轮马车“吱吱呀呀”,农民、随从都是亚麻短衣的打扮,俨然一幕中世纪风格的舞台剧;时髦的宽檐牛仔帽,未免太超前了。

    农民定睛一瞧,都乐呵呵地向领头的牛仔打招呼。牛仔并不回话,笑着挥了挥手,转头催随从再快些。东南方的地平线上涂抹着一段黛色山脉,商队此行的目的地就在山脚,一处称作“碑”的偏僻村落。

    头顶的太阳渐渐坠下,落到了西南方,土路末端浮现出一座斜顶教堂。教堂倾斜的屋顶耸着一方尖塔,塔顶挂了一部大钟。牛仔的视力很不错,远远望见值班的敲钟人百无聊赖地伸了个懒腰,又在注意到商队的瞬间摸出一支单筒望远镜。

    他举起牛仔帽,冲敲钟人晃了晃。

    敲钟人退回塔里,消失了。教堂前于是聚起一圈短衣劳工,热切地探头张望,迎着商队欢呼雀跃。兴奋的劳工身后正等着一位更突兀的角色:也是帆布斗篷,斗篷下伸出一只浅蓝衣袖,捋着潦草的黑色短发。

    “司令。”牛仔先一步赶到教堂,跳下马,牵着缰绳到了那角色跟前,“两车货,前一辆是印刷品,后面是鱼。”

    “跟我们就别用代号了,斯派克。”被称作“司令”的人物很随和,眨了眨浅灰眼睛,“我们的翻译家没颠坏吧?”

    “他啊,挺能吃苦的。哦,来了。我的工作结束了,回头见。”

    斯派克回身上马,吹着口哨穿过人群,径直往酒馆去了。商队终于抵达了目的地,载人的马车上下来另一位披斗篷的角色;他提一只皮革箱子,扶着马车外壁缓了一阵,才深一脚浅一脚地向“司令”走去。

    随从、劳工忙碌了起来。装印刷品的一辆被领往村落深处,满载咸鱼干的立刻解开捆扎的绳索,撤掉外侧罩着的帆布,然后一麻袋一麻袋地搬进了教堂的地窖。

    “这一趟辛苦了,柏润。”

    “唔,总算习惯些了。任先生到了吗?”

    “到了,但他闲不下来,又去矿场上了。我派人通知他。”随和的“司令”接过“柏润”的手提箱,拍了拍他的肩,“先去总会歇着吧。我弄到点茶叶,虽然是便宜货,但也能喝。”

    总会,自然是“商会的总部”;商会总部如此偏僻,自然有些特殊的理由。柏润踉跄着跟司令踏入了村落的广场,与一年前分别的时候相比,这里的情况陌生了些。

    广场与教堂距离不远,似乎照旧一副尘土飞扬的穷酸劲儿,实际向东拓展了将近一倍的面积。西侧的酒馆仍在原址,明显宽敞不少;附属的马厩已经彻底翻新,还增设了栏位,有点官方驿站的气势了。

    东侧的建筑全部拆除,延伸出一条通往山脉的土路;南侧的民居悉数搬走,拆除的铁匠铺、谷仓之类的公共设施占据了这些便利的位置。至于北侧,他们来的方向,也清理得不剩什么了,只孤零零立着一间诊所,恰与更北的石砌教堂相呼应。

    “我们的工作成果。如何?”

    司令放慢脚步,带点炫耀的意味。酒馆后,胡子拉碴的伙夫正给一匹杂毛马梳毛;铁匠铺里,赤膊的壮汉正抡锤修补着损坏的农具;此外,却是寂寥一片。

    “很规整。似乎有点冷清。”

    “刚收完小麦,居民全出去放牧了。”

    当然,是该放牧了。柏润反应过来,摇了摇头:

    “唉,住城里久了,身体和脑袋都僵了。”

    “是吗?可惜,没时间给你调整了。”司令回过头,眨了眨眼,遗憾里带点调侃,“今晚就办场送客会,赶你们回去。”

    他们越过广场,沿着铁匠铺、谷仓间一条南北走向的小道继续深入。铁匠铺、谷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