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章 同枝之叶  (第1/6页)
    “你刚刚的意思,是需要在五天之内找到防护服,对吗?”宣适没办法在这个时候,继续空号的话题。    大年初一,不宜哭泣。    感受到宣适的抗拒,程诺也没有再继续。    “对。不能让医生,连基本的防护都没有,就上战场和病毒抢生命。”    “只要防护服不要口罩?”    “都要的,但是防护服比较急。口罩相对来说比较容易买,积少成多,陆陆续续已经到了很多。”    “积少成多?”    “对啊,现在至少有两千个人,在世界各地买口罩往温州寄。”    “两千人?”    “是的,没有回来过年的温州留学生,还有海外华人华侨,两千是非常保守的估计。”    “这是准备搬空国外药店吗?”    “差不多吧。因为很多国家的口罩也开始限购了。今天在群里看到有人跑遍了当地的药店,十个十个地买,凑足了三百个,直接用特快专递往回寄。”    “现在邮寄回去还来得及吗?”    “口罩因为一直有人往回寄,所以陆陆续续还能收到。接下来可能不太行了,如果国际航班停飞,再怎么好的国际快递,也不可能正常送达。”    “那防护服呢?”    “防护服比较专业,不像口罩那样随处可见,普通留学生和华人华侨,根本没有机会接触到生化级别的防护服。”    宣适没有立刻接话。    因为程诺说出了他的心里话。    防护服不是那种随地可买的存在。    和口罩比起来,防护服的技术含量要高很多。    正常情况下,普通市民就算接触到防护服,多半也是园艺杀虫或者防灰层级别的。    生化防病毒级别的防护服,一直以来都是远离人们日常生活的。    这是非常专业的品类,还有很细化的分类,并不像口罩那样,有N95这样的比较统一的标准。    别说买不到,就算买到了,也不一定符合这次疫情的需求。    “确实接触不到。”思考过后,宣适选择了实话实说。    他虽然买了个医疗器械厂的仓库,却不曾从事过这个行业。    属于程诺口中【普通留学生和华人华侨】中最普通的一员。    他不想让程诺把给一线医生找防护服的希望寄托到他身上。    “但阿适你不一样。”程诺把宣适即将出口的话给堵了回去。    “啊?我哪里不一样?”    “你能一下子给武汉捐两万个N95,肯定不是像大部队那样,一点一点从外面药店收集的。你能找到N95的专业渠道,肯定也有办法找到专业防护服的渠道,对吧?”    “我……”    “阿适,群里现在已经有很多人认捐了,资金不是问题,货源才是。只要有货源,价格都随你开,你能帮帮我们吗?”    “呵呵……你,我们……”宣适被程诺的表达给刺激到了:“我难道不是温州华侨、不是中国人吗?什么叫价格都随我开?”    “阿适,你知道的,我不是这个意思。”    “我不知道!”    宣适没办法接受程诺的表达方式。    这番话让他觉得自己是个彻头彻尾的局外人。    “阿适,你有微信吗?我把你拉进群里,好吗?”    “我没有注册任何社交软件。”    宣适语气算不得有多好。    他不太习惯程诺这种小心翼翼的说话方式。    八年前的他们。    可不是这样的。    “这样吗?”程诺迟疑了一下,“那也没事,你现在去下载一个微信,我用这个工作的号码注册一个,再把动态码给你。这样就能把你拉进【重点防护服】的特别工作组了。”    宣适光顾着生气,都还没有来得及告诉程诺,他的那批N95是意外得来的。    重点防护服特别工作组什么的,对他这个普通华侨来说,是超纲的。    “阿适,你去下载,我去注册,我们等会儿微信聊。”    程诺没有给宣适说话的机会,就把电话给挂了。    很显然,她还有很多事情要忙。    ……    程诺给宣适发了两张微信群的截图。    第一张截图是驰援温州分工群组——    【鉴定组】、【认捐组】、【采购组】、【物流组】、【协调组】、【媒体组】……    第二张截图是驰援温州特工群组——    【口罩特工队】,【手套特工队】、【防护服特工队】、【红外体温枪特工队】、【消毒水与酒精特工队】……    两张截图都有一个共同的置顶群聊,叫(未完成)【重点防护服】。    程诺私发了一条消息给宣适:现在你也是【我们】中的一员了。    宣适还在盯着这个【我们】发呆,程诺已经把他拉进了置顶的群聊。    紧接着开始在置顶群聊里面介绍。    程诺(发起人):我找了生命中最重要的男人,他刚刚给武汉捐了两万个N95口罩,绝对专业 靠谱    张新禾(鉴定组长):哇哦。诺姐一出手,就知有没有。恭喜诺姐铁树开花、久旱逢甘霖    程诺(发起人):别贫,说正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