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章 寻亲 三 (第2/3页)
天气渐热,火炉的天气,他们依然还在工地给人家打短工,庄稼人实在,总是挑苦力的活儿干。 工头说,让他们好好学,以后肯定有机会赚更多。 但是他们并不是来打工赚钱的,他们主要是寻我丢失的大堂姐。 他们的心思知道,他们不能长久在一个地方。 武汉太大了…半个月就只能在一个镇上到处“游荡”。 这半个月在汉口,那半个月在汉阳,火车站望着人来人往,似乎望穿了秋水也望不到头。 第一次过长江去武昌,看着巍峨的黄鹤楼,就像它也知道似乎大堂姐也乘黄鹤一去不复返了!但是烟波江上,多人愁啊! … 三个月后。 爹爹婆婆回来了。 快到家的水上,看到了村里人,本来高高兴兴还在收拾着小孩子衣服鞋子。 爹爹还开心问他:“你们屋里今年收成怎么样?” 那人突然看到是我的爹爹婆婆,突然收起笑容说:“哎呀,你们总算是回了,你屋里今年一个死了,一个丢了。” 婆婆一听急了:“瞎说八道什么?” 后来,听到他一边行船,一边说着他们家里的这半年,我婆婆不住得就流起眼泪。 哭着对着我爹爹说,“我的娃们数造业啊!” 爹爹说,“快回吧,快到了。回去了不要哭。两个孙娃看到了不好。” 照业就是说,受苦受难,不知道造了什么孽,要遭受这样的厄运,传着就变成了“造业”。 白发人送黑发人,村里规矩,长辈可以不去看晚辈的坟的。在家里烧一炷香,烧点纸钱就好了。 可是回来的当天,爹爹婆婆还是带着老三老四,我小姑姑,一一来到了大妈的坟前。 没有带上大堂哥,小堂姐,他们太小了,让二媳妇看着,他们去看大媳妇。 婆婆给自己的大媳妇烧着纸钱,爹爹给她烧着香,婆婆让她一定要保佑两个儿子能找到她的大娃。 婆婆又哭了,说,“娃啊,来我们家没享福,在那边要保佑自己的娃们啊!” 爹爹没说话。 看着面前的小坟堆,上面已经开始有了些许杂草,爹爹去一一拔了。 全家一起默默回来了。 秋收的时候,大伯和我老爸按时回来了,但是依然没有带回来第三个人。 家里的稻谷收了满仓。 分家也分完。 我爸妈从新屋搬出来,继儿搬回了老屋。爹爹婆婆决定不再出门了,负责带我大伯的两个娃。 现在分了家,老二家现在我mama也怀了我,所以老二不能再出门了。 大伯就一个人出门边打工边寻了。 这是第三次出门寻大堂姐,虽然只有一个人! … 新年又来了,新年没有去年那种兴奋,家里今年没有贴对联,只是撕掉了去年的红色对联。 村里的习俗,家里老人,守孝三年,第一年家里贴白对联,第二年黄对联,第三年紫对联。 但是家里去世了年轻的一辈,不适宜白色对联,所以今年停贴一年,以示怀念。 新的一年,虽然也有许多喜事,比如我就要出生,但是家里并没有特别的高兴,假如大家都整整齐齐的在,我必然引来众多瞩目。可是假如就只是假如。 还有最大的喜事,我三爷托邻村的媒婆相中了一个女子,家里又要cao持他结婚的事情了,老三和未来娘家一起出了点钱给我小爷,小爷把钱给了爹爹,新屋彻底归老三。 小爷和小姑姑一起又跟着爹爹婆婆挤进了爹爹出生的老屋。 至此,大伯早就分家有了一间屋子,老二分到老屋,老三得到了新屋,最后剩下了老四的婚姻问题。 小爷说自己也大了,年底和村里的那个下海的人商量,初八以后就走,去深圳先到他们厂里当保安。 小姑姑说,“我想和四哥一起出门打工当保安。” 可爹爹说,“幺姑娘你太小了,今年才14岁,还是还是在家里呆几年,不要着急。再说了,哪有女孩子当保安的!” 小姑姑又撅着嘴。 正月初八一早小爷收拾了衣服带着一点钱跟着村里人下了海去了深圳。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