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255章 小刀揦韩遂 (第1/2页)
探马活跃在千沟万壑的黄土高原上。 皇甫嵩劝谏的折子和给卢植、朱儁二人的书信早已送了出去。 但除了越发萧索的秋风之外,足足几天的时间,皇甫嵩依旧什么都没有等到。 这座象征着大汉巅峰武力的城池和皇甫嵩一起好像被抛弃了。 焦躁不安的心绪下,这座屯驻了足足三万大军的城池好像都变得寂静了下来。 空阔、辽远,让人无所适从。 天边灰蒙蒙的,看不清楚那到底是一整片的云,还是遮天蔽日的沙尘。 种种心事压在心头,让皇甫嵩行走在城墙上的脚步格外沉重。 他的脚下踩着和大汉国运一起绵延了四百年的墙砖,可却感受不到丝毫的温度。 旌旗猎猎作响,却感受不到金戈铁马的铁血。 哒哒的马蹄声,忽然从遥远的官道上传来。 那距离很遥远,足有一里多地。 可皇甫嵩清晰的听见了。 这是幻觉,可声音就在耳畔。 他足下发力,不顾形象的冲下来了城墙,提前一步拦在了城门口。 来自宫中的宦者尚未下马,皇甫嵩就先一步问道:“陛下怎么说?” 儿子可以死,但皇帝辛辛苦苦打开的一点气象,不能丢。 宦官从马上跳了下来,拿出了一份用了印,蜡封着的信。 皇甫嵩的手稍微有些发抖,他迅速打开了信封。 “太尉,朝廷可以不用打这一仗,但若韩遂死,当定凉州!” 这是皇帝的亲笔信,横撇竖捺间带着皇帝凶狠的决心。 皇甫嵩举着信,怅然若失,许久不曾回过神来。 他又何曾不知道如果韩遂死了,这将是一个大好的机会。 可粮草…… 一直到回到行辕,皇甫嵩的脑子都是浑浑噩噩的。 梁衍在他的耳畔好像说了好几次话,可皇甫嵩没有听见。 儿子意图刺杀韩遂,人已经到地方了。 朝廷粮草紧缺,这一仗到底该怎么打? “明公。”梁衍的声音好似闷雷在耳畔响起。 皇甫嵩陡然惊醒,怒骂道:“吼这么大声做什么?我没聋!” 混杂着蒜味的口气扑面而来,梁衍立马向后撤了一步,说道:“明公,我说好几回了。” 他确实已经喊了好几次了,可皇甫嵩充耳不闻,一点反应都没有。 梁衍就只好凑到耳边,声音更大点去喊。 “什么事?”皇甫嵩的语气很不好,带着压抑的气息。 梁衍说道:“探马来报,马腾已于榆中与韩遂前部兵马大战一场,大胜,此刻正在围攻榆中城。两位公子虽然暂时还没有消息,但韩遂忽然一反常态,征调安定、武威等地兵马南下,似乎正有和马腾决一胜负的趋势。” “马腾的行军很急促?”皇甫嵩面色稍显凝重。 算算时间,前后才不过十来天的时间,马腾已经在榆中打了一场了。 “并不急促,韩遂有一路兵马本就屯驻在榆中南部。马腾这一次大张旗鼓,中路大军亲自押运粮草,走的可以说是很缓慢了,只是陇县距离榆中太近。”梁衍解释道。 皇甫嵩的头有些疼,不是头疼这件事,而是真的疼,好像中了风。 他缓步走到了手绘的地图前,“陛下的意图我现在也算是清楚了,做好一切准备观望。” “可既然我那个孽子已经夸下了海口,暂时也不应让马腾起疑心。传令第五儁率,率前锋兵马开拔,移驻槐里,修整道路,架设桥梁。” “喏!” …… 当第五儁率领前锋兵马出长安,移师槐里的时候。 朝廷的另一路兵马也抵达了上郡的高奴。 并州一直是比较乱的,这片夹在凉州、三辅和匈奴中间的土地,现在三方的势力都有,唯独没多少百姓。 盖勋这一路走来,顺带还收拢了不少的人口。 他在北地干的就是这个事,现在都快有职业病了。 抵达高奴之后,盖勋立马着手修筑城防。 除了派出去的探马,他把自己带来的兵马和一路上收拢的人口,全部安排了下去。 他的长史对此大为不解,问道:“将军何必做这些毫无意义的事?我们大军所去的方向将是凉州,修筑了高奴的城池,肯定是用不上的。” 盖勋笑了起来,“这可说不准,只有数千人口的北地,在我们修筑了城池之后,如今人口已近五万。也许我在高奴修筑了城池,上郡的人口也能达到五万呢!” 上郡和北地这两个邻居,现在完全不相上下。 夹在三方势力中间,积年累月承受着战火的荼毒,百姓基本上都已跑光了。 放眼望去几乎全是一些残垣断壁,行走上几十里地,也许都看不见一户完整的人家。 长史知道盖勋说的是笑谈,便顺着说道:“将军常驻北地,可以劫掠鲜卑的人口,解救被山贼劫掠的人口,可我们在高奴只是短暂屯驻,您这个想法恐怕难以实现。” 盖勋正色道:“修筑城池的好处自然是很多的,这里也许会成为我们的后路。” “陛下一直不提倡直接送给百姓粮食,让这一千多人稍微干点活,他们吃军中的粮食才才会心安理得,更会帮助我们打仗。” 几名骑兵从天地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