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7章,打老霍的主意 (第4/5页)
内地没吃的没喝的往这边运东西,遇到这事情了,他哪里有脸找麻烦。 一只鸡就算是按照十块钱一只来算,这批货也就几万只鸡而已。 赔的起。 见他还是这么坚定,黄秋静想到坊间有关霍家传闻,以及杨小乐住在内地。 瞬间就脑补了其中的原因。 也就没有再说什么。 准备一会再重新联系供应商。 杨小乐闭上眼睛想了想,之前因为炒楼花,房价又下跌了两三层。 自己的房子在最高价的时候卖掉的。 现在又有回复的趋势。 而且立信置业被针对,李超人已经开始大举进军房地产,把实体工厂赚来的钱都投入了地产行业。 他也是时候开始了。 之前没弄,那是因为自己就那么点钱,也就够盖两栋十几层的大厦。 现在不一样了。 四百间商铺,加上两个能下蛋的母鸡,有了后盾以后,他现在也可以进入了。 想到这里,他便将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 那就是预售。 黄秋静疑惑了一下:“这样不行吧?银行对这方面的监管十分的严格,就连那些老牌地产也不敢这样干吧?” 杨小乐所说的其实就是预售。 三成首付。 炒楼花和预售还是不一样的。 这里银行和政府的对房地产的管控非常的严格。 港岛的楼花,那是首付五成,房子从打地基以后开始盖房子,后面盖的时间分成五期,分期按时间交,盖好以后交房的时候是最后一期。 这些钱是在银行的专门账户上,只能用来房地产建设。 中间的买主是不涉及到贷款业务的。 因为这其中涉及到房地产产权的问题。 当年内地也是学着港岛的楼花模式,进行的预售,只不过没有完全照搬照抄。
而是选择了一种符合“内地特色”的另类“楼花”-——首付。 交的首付的钱也是有专门的账户。 只不过…… 内地的专门账户的实际使用,情况却不是人们想的那样,和港岛的模式有些出入。 他不是干这行的,但是知道,在内地,这些钱开发商是可以用来干别的事情,例如……重新拿地。 甚至拿这块地做抵押,重新买另外一块地。 因为这地的所有权,归开发商。 港岛这边现在的楼花,对买房人的保护是很严格的。 房子竣工前,这地不能再做抵押,而且楼花最后的钱交易完成以后,所有权就归交易的住户所有。 开发商更没权利拿来抵押了。 中间只出过一次事情。 那就是当年全民拆迁的一次,具体哪一年不清楚,但好像是这几年。 …… 杨小乐摇了摇头:“没事,那我们的房子做抵押,出问题的话,我们负责就是了。” 只要你有对应的抵押,银行就敢给你这么干。 这里买现成的房子为什么可以做贷款,就是因为已经有现成的房子在那里。 所以可以做贷款。 没盖成的是不可以的。 因为这时候的港岛“楼花”发展到内地那种首付预售,是需要时间的,中间出现过很长一段时间,后来港岛这边被禁止了。 内地却是沿用至今。 他这样做,也算是提前开启了港岛的预售模式。 “这……” 黄秋静脑子有懵,毕竟这种模式她还是很陌生。 杨小乐知道她是懵的。 说白了,很简单。 其实就是没盖成的房子做不了贷款,没有实物,但是他有房子可以做抵押。 只不过这个要和银行谈。 等房子盖好,拿到房子的时候,用户的贷款将从之前自己的房子抵押,变成了用户自己的房子抵押。 但是这样做有个前提,房地产不能出问题,只能涨不能跌,一旦出问题了,那就是个大麻烦。 他清楚的记得,六十年代开始,港岛的房价一路飙升。 有过几次暴跌。 六七十年代的一次是在这里发了一个通知,实行十年房屋计划,就是这个计划以后,拆的房子太多了。 导致了一些问题。 这个计划颁布一年以后房地产出问题了,银行都倒闭了不少。。 只要他在计划发出去以后,一年内跑路,就没问题。 就算不提这个,明年会发生赫赫有名的事情。 逃港大浪潮。 一天就有几十万人过来。 虽然这些过来的人已经穷的叮当响了,但是却给当地增加了百分之十几的人口。 进一步加剧了这里房屋的紧张程度。 问题不大。 黄秋静想了想,还是仔细的问着情况。 杨小乐跟他解释了好一会,她这才明白。 只见黄秋静一脸的纠结。 “那……你要成立房地产公司,又要大举进军房地产,时间上来不及啊!” 在这里,盖房子不是说你拉几个人就能弄。 是需要资质的。 特别是十几层二十几层的大厦,资质更加的严格。 达不到标准,你连盖的资格都没有。 黄秋静感觉他疯了。 一脸的不敢置信。 就连发明了卖楼花的霍先生都不敢这么干。 但是按照杨小乐的说法,首付三成。 贷款时间为十年。 这是现房的交易方法。 楼还没盖呢! 就让人背上十年的贷款,人家愿意干吗? 妈的,她都想骂人了。 杨小乐不在意的笑了笑:“没事,就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