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0章.《长空之翼》1 (第3/3页)
不过,我们推断,这不是它的致命伤,以这架飞机当时的技术水平,优秀的飞行员是可以在这种伤势下将它迫降的。”
那为什么还掉在江里了呢,是迫降失败了吗? 就在于菲疑惑的时候,馆长又带着她来到了机头,解释道:“你看这里,依稀还能看到这些小图标,这是当年飞行员的击落标志,目前能清晰分辨出的就有6个之多。” 一听是击落标志,于菲赶忙拿起照相机拍照。 “在那个年代,能击落5架敌机的就是王牌飞行员,而这架飞机的主人,显然是个王牌飞行员。” 于菲不是军事类记者,所以对这方面不是很懂,但还是心怀崇敬。 王牌两字的意义,她还是清楚的,这不是什么人都可以叫的。这说明这家飞机的主人有着绝佳的飞行技术,是可以把飞机迫降下来的。 不过她也愈发好奇,这架飞机的主人到底是谁呢? 她拍完击落标志,又留意到机头处的小金鱼图案,原本可爱的小金鱼色彩已经不再鲜艳,斑斑驳驳的,看起来十分悲凉。 馆长带着她绕过一圈,来到另一侧,是她事先没看到的一边,指着机翼对她说道: “这架飞机的致命伤,在这里,整个机翼翼尖部分全部折断,我们分析了断口处,比较锋利,不是被打断的,也不是落水后被撞断的,至于具体的原因,我们还不敢下定论。” “不过,我们检测了内部武器系统,发现他的弹药已经全部打光。” “所以,我个人做出推测,当时它的驾驶员是在飞机受损,打光弹药的情况下,明知道还可以迫降生还,但最终还是选择了跟敌机相撞,同归于尽。” 敌机相撞 同归于尽! 听到这里,于菲心中一怔。 手下意识地摸到了机翼上狰狞的裂口处,即便过去了这么多年,指尖依然能感觉到了它的坚实与锋利。 她心里感到深深地震撼,脑海中仿佛浮现了那毅然决然冲向敌机的画面。 到底是什么让飞行员放弃了生命呢? 于菲脱口而出:“那飞行员呢,他跳伞了吗?” 馆长面色沉重的摇摇头,带着她来到驾驶室座舱口,指着前方那破烂不堪的仪表盘说道:“很遗憾,这些弹孔显然是打破了驾驶舱,我认为飞行员当时应该已经受伤了,这也是为什么我推测他放弃生还的机会,与敌机相撞的佐证。” 于菲看着眼前的仪表盘,黑漆漆地早已不见它往日的荣光,依稀间还能看见几处大小不一的深褐色斑痕,她指着这些斑痕问道:“馆长,这……是血吗?” 馆长默默地点头。 “那飞行员是谁?” “目前我们也只知道他的名字叫黄国兴,中尉军衔,隶属于果党空军第四战斗机大队,第二十四中队。这是在驾驶舱中发现的士兵牌,同时发现的还有一件已经被腐蚀的残破不堪的飞行服。” “那那他的遗体呢?” 馆长叹了口气,背着手说道:“血rou之躯终究抵不过时间的侵蚀,尽管它被淤泥覆着形成了一个类似的密闭空间,但这几十年下来,也分辨不出了,我们已经连同衣服一起送到有关部门检测,有消息我会通知你的。” “那那谢谢馆长了。” 回去的路上,于菲坐在船头,艳阳高照,江水涛涛,风儿吹起了她的发丝,本是如画的景色,可她此刻的心情却有些低落。 不知道为什么,她满脑子都是那架飞机,她十分想知道在那个动荡的岁月中,这架飞机到底发生了什么,而且她觉得这位黄国兴烈士身上的故事一定是可歌可泣的。 尤其是机头的小金鱼图案,仿佛冥冥中吸引着她,去探究,去了解。 既然飞机已经重见天日,那么这位英雄的故事也应该被这片他所保护的土地上更多的人知道。 这一刻,于菲下定决心,她要让英雄的故事重见天日。 想要调查60多年前的事,必然是非常困难的,更别说,故事的主人公跟当今还不是一个系统的,好在于菲有着记者的身份,给了她很大的方便,可以去官方跟部队的档案馆查询,不然很多地方都得让她吃闭门羹。 但只掌握了名字,部队番号这点有限的信息,依然让她如大海捞针一般毫无收获。 她把能想的办法都想了,甚至于在网上的老兵论坛都发了帖子,虽然很多人对她的故事很感兴趣,但也都表示无奈帮不上什么忙。 中国初代空军,规模很小,最早先的一批也都牺牲的差不多了,时间又过去这么久,她很难找到有用的线索。 一连查了半个多月,就在她快要放弃的时候,终于皇天不负有心人,一位湾湾地区的网友通过论坛联系到了她,并给她邮寄过来一个包裹。 在网上视频的时候,那位网友告诉她: “我爷爷当年是中央航校的教官,这里有他日记的复印件,爷爷生前从来不跟我们说这些事,是我们整理遗物的时候发现的,日记里面提到过黄国兴,爷爷说是他最优秀的学生,不知道是不是你们要找的人,我不太清楚了。” “还有这个箱子,爷爷生前从来不让我们碰。只说是战友的遗物,有机会要交给战友的后人,现如今爷爷走了,我们也没这个能力,希望你们报社帮帮忙,也算是了却他老人家的遗愿吧。” 于菲连忙答应下来,并承诺无论找没找到,都会给这位网友个回复。没过几天,就收到了那位网友的包裹。 回到家里,她给自己冲了一杯咖啡,把箱子放到了一边,先看起了复印件。 这些内容的主人叫做李开阳,确实是当年中央航校的教官。 他的记录非常零散,并不是严格意义上来讲的日记,更像随笔一样,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的,心情好了就写上一些,心情不好能空一个多月。 而且内容驳杂,什么都有,连去舞厅跳舞能记上一笔。 也确实如那位网友所说,里面关于那位黄国兴中尉的线索很少,只有寥寥几句。 复印件看得差不多了,于菲端起咖啡,准备喝上一口,手上也跟着翻过一页,到嘴的咖啡突然间就停住了,一双眼睛徒然睁大。 画面中出现的两行字,给了她极大的震撼。 “1940年,7月24日,晴。” “我的学生都战死了,现在轮到我这个老师上去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