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生从狗官开始_第174章 成为权相的条件!方乐中震骇方家族长!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74章 成为权相的条件!方乐中震骇方家族长! (第2/4页)


    若不是吕仲死死拦着,早在雍州蝗灾的时候,他很可能就回到雍州,尽自己的一份力了。

    后来的‘雍州剿匪’,更是让张顺义每每思之,悲痛难忍。

    可当他怀疑楼有知是凶手的时候,吕仲却又立即否定。

    ‘区区一些粮食,楼有知都不用开口,只要表露一个意图,整个大庆都会有源源不断的粮食运送到他想运送去的地方,他怎么可能因为这点东西,去屠灭整个雍州?’

    ‘那些无知庸人作此想也就罢了,你已经步入朝堂,见识了不少事情,怎会如此愚钝?’

    ‘更何况,楼有知的品行,数十年下来,为师早就看明白了。’

    ‘为师相信,楼有知赈灾雍州,是真的打算去赈灾的。’

    ‘至于为什么赈灾变成了剿匪……’

    ‘你要尽可能的提升自己,无论是境界还是地位。’

    ‘因为只有这样,你才有可能在将来,触摸到真正的真相。’

    这是吕仲当初说的话。

    虽然张顺义被说服,没有去寻找真相,只是自己猜测。

    但纵然他猜了一千次一万次,也猜不到真相居然是这样……

    鼓动难民造反,被朝廷打为反贼的江之鸿,居然是雍州的救星?

    被民间视为jianian臣的楼有知,本来也可以是雍州的救星?

    而真正的刽子手,却是那个,被天下万万子民所仰望的大庆天子?

    就为了延长自己的寿命?

    另外。

    整本册子虽然没有提过半点儿许崇的打算,但张顺义的心里已经有了答案。

    因为他清楚的记得,许崇曾经在沧泷的所作所为。

    “怪不得许兄来了京城,却一次都没有找过我。”

    张顺义不知道自己该哭还是该笑,“原来,他是怕将我牵扯进来,四十五年么……”

    “四十五年只是推测,我们无法确定,它会不会提前到来。”

    楼有知终于开口,“让你接替我,只是未雨绸缪罢了。”

    话都说到这份上,张顺义也不再犹豫,很快做出决定:“我该怎么配合?”

    “第一步,下次朝会,吕仲会上书,请陛下赐婚于你。”

    楼有知淡淡说道。

    一开口,就惊到了张顺义。

    不是说入阁的事儿么,怎么突然又扯到了赐婚……

    楼有知看出张顺义的疑惑,摇了摇头,道:“现在不比当年。”

    “在当年,想当上首辅,除了境界、手腕、能力之外,只要背景干净一些就行了。”

    “我一路走来,将所有人玩弄于鼓掌,同时证明了这几点,所以,我成了首辅。”

    “而现在不一样了。”

    “有了雍州之事在前,再选下任首辅,陛下绝对会再三斟酌。”

    “而你的其他要素都具备,背景方面,因为吕家的缘故看起来并不合适。”

    “但这只是看起来罢了。”

    “在这个敏感的时期,吕家的背景反而会为你增色几分。”

    “因为吕家没有种道坐镇,哪怕拥有不菲的财力和人脉,放在整个京城,也都没人会真的惧他。”

    “吕仲曾多次求陛下赐婚家中后辈,为的就是寻求皇室庇护,只不过一直没能得偿所愿。”

    “不过这次,陛下会答应的。”

    “毕竟,在外人眼中,你除了吕家的背景外,很干净。”

    说着,楼有知顿了顿,意味深长道:“就看你能不能接受,跟一个素未谋面、品貌皆为未知的公主成婚了。”

    “陛下想要收服我,肯定不会故意为难,品貌方面应该不用担心。”

    张顺义微垂着头,沉吟道:“唯一的问题是这个公主……若是带着陛下的旨意,今后怕是要处处提防。”

    “我果然没看错你。”

    楼有知突然轻笑,“其实,公主的人选已经定下来了。”

    “?”

    张顺义愕然抬头。

    提前定下人选……

    楼大人已经能左右皇室的意见了么?

    “成为首辅的必备条件你已经知道了,接下来是成为权相的必备条件。”

    楼有知没有直接回应张顺义的疑惑,转而开始剖解朝廷的机构。

    “在民间,通常把吏部看做六部之首,称吏部尚书为天官。”

    “事实上,从来都不是这样。”

    “吏部掌天下文官的任免、考课、升降、勋封、调动等事务,的确拥有着极大的权利。”

    “但在六部之中,还有一部的重要性,更在吏部之上。”

    还有一部?

    张顺义一愣,接着心中很快有了答案:“是户部?”

    “没错。”

    楼有知点了点头,“准确点儿,应该是户籍,也就是许崇所说的知见障。”

    “说实话,我一直不理解,如此重要的东西,为什么不是直接掌握在陛下手里的。”

    张顺义皱起眉头。

    “历史太过久远,具体原因已不可考,但现在的情况是最合理的。”<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