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三十二章 开口不二价(下) (第2/2页)
缺,正是这些人撑起了大清朝的官场,没有这些人,或许官员的能力与cao守,还会好一些,毕竟读书之人多半都是有些节cao的,但有了师爷,这官僚体系就晦暗的多了。 “让他进来吧!” 瞅了瞅自己的营帐,虽说用料不错,但依旧寒酸破落,在这地方会客还是不错的。 “这位壮士就是黄河拳的大师兄了,蒋辉云有礼了!” “蒋先生来了,快坐快坐,这里简陋了些,蒋先生不要介怀!” “壮士也是同道中人?” “不敢不敢,乡下小子而已!” “壮士,不知在沧州府摆下这样的阵势所谓何求啊?” “蒋先生明白人呐!既如此,那咱们就直说吧!” “正中下怀,壮士请说!” 蒋辉云与沧州府的那些大爷们不同,他把形势看的很明白,见李大成难缠,他直接来了个开门见山。 对于沧州府,李大成本就是有所求的,不然摆这个阵势做什么?开门见山最好! “此次闹拳,时机不是太好,正赶上了山东的灾荒,不瞒先生本人就是自山东灾区而来! 这拳民加上难民,足够扰乱地方了,拳民为的是扶清灭洋,可这些难民就不同了,经常打着拳民的旗号做些鸡鸣狗盗之事,由着他们这么来,一来扰乱地方,二来坏我拳民名声。 见到此景,本人心中既有愤懑也有怜悯,难民为何逃奔直隶?原因简单无粮果腹,只要有了粮食,这难民也就安稳了,难民安稳了,地方也就安宁了,拳民的名声也就正了! 介于此,本人在沧州府地界,开了这个难民营,但每日的粮草消耗颇多,请沧州府接管难民营,就是本人所想!” 听着李大成说完,蒋辉云也是频频的点头,这话不错、理也对、事也好,可这些都不是对方的要求,听他的口音儿,哪里是山东来的难民,分明是变化了的京腔京调,这位爷恐怕是没去过山东,画虎不成反类犬了。 能在短时间内,聚起这么多的流民,一天一夜建成难民营,还敢张口就讹诈沧州府帮派三十万两银子的爷,怎么能是山东的难民呢?这事儿蹊跷了也麻烦了,听说京中有几位爷,是明打明的支持闹义和团的,而且这几位爷还是旗人中的少壮,难道……即使不是,在那边这位应该也是有相当分量的人。 “壮士说的明白!不知沧州府有什么能效劳的地方呢?” 听话不听深意,单听人的来历,不管这人是不是京中来的,就凭他现在聚的这些人,沧州府就惹不起人家,谈,就只能让人家开条件了。 “你的意思,是让爷们儿开价?” 见蒋辉云误会了,李大成又误导了他一下,扯虎皮拉大旗,糊弄的就是这些浅水池中的王八!深水他们进不去,见不着大佛,只能凭着不多的信息胡乱猜测,自己果然蒙对了。 “是!” “爷们儿有个规矩,开口不二价!” “壮士尽管开口,拿得出的沧州府自然会拿,拿不出的壮士开了口,还是拿不出的!” “好!痛快! 一是粮食,这么多的灾民涌进沧州府,这粮食不管饱也要管饿不死,对吧? 二是帐篷,眼见着天越来越热,日晒风吹、夜宿晨露,难免会有疫情,军帐沧州府该提供,对吧? 三是债务,爷们儿帮着你们管了这么长时间的难民,花销了大几万银子,沧州府不能让爷们儿自个儿出,对吧? 眼下就这三条,蒋先生以为如何?” 本想着提军械的,但李大成想了想还是断了这个念头,军械这东西好的沧州府没有、孬的普通铁匠就能打制,开口露怯啊! 再者蒋辉云是揣着诚意来的,自己过分了,坏的是难民的前程,现在只要沧州府能把粮食和帐篷的事儿办妥,等船只够了人马cao练好了,十多天之后,他就能出发去天津卫了,三千多人的队伍,天津卫上下总要好好思量一下的。 “合理!赈粮朝廷虽然没有划拨,但动员一下沧州府的官绅,赈济一下灾民,既分数应当,也义不容辞! 至于军帐,沧州府也有,只是数量不多,且多老旧,具体数量还要查查府库的,或许会有些陈年的积存。 至于债务,此事蒋某还是需要跟府台大人商议一下的,毕竟数目不小,壮士看这样处理如何?” 李大成开出的条件,除了银子,沧州府都是可以应付的,银子也不是什么难事儿,但事涉金银,蒋辉云一个幕僚,也不好替府台做主,人家这边开口要了银子只怕几万也打不住,这事儿不是小事儿,必须得让有担当的来答话。 “好!沧州府很务实,既然这样你就去办吧!爷们儿在沧州府呆不多久,但这难民营,还是要留下的,毕竟……” 说着话,李大成指了指上面,蒋辉云也小鸡啄米般的点着头,这事儿要看怎么说,说是聚民为乱,就该剿杀!说是府台的政绩,就是惠民之策值得提倡,怎么说全在一根笔杆子上,这事儿是个捞政绩的好事儿。 毕竟现在朝廷对于义和团的态度还有些晦涩,这样一个削减义和团人数的惠民之策,说不定可以大受褒奖。 “多谢指点!” “呵呵……做的好了,还有一桩好事儿!” “那蒋某告辞……” “不送!”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