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定河山_第二百九十五章 杨家后人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百九十五章 杨家后人 (第2/2页)

寨,巡检司择选数城寨,巡检、监押及兵级于此安扎。

    都巡检使位高权重,太祖朝守边名将如郭进、李汉超、何继筠等,到边地任都巡检使,为统军大将,独当一面之仟,“但得沿边巡检之名,不授以行营部署之号“,实则其地位仅次于行营都副部署。

    都巡检使,品级为七品,;副使正八品,统兵驻防。掌土军、禁军招填教习之政令,以巡防扞御盗贼。主要职责是募兵御边与维护境内治安。

    巡检司根据各地情况所属兵员不尽相同,边远地区人数多些,但一般也就在百人左右。福建路八个州、军二十八员巡检官领兵三千五百人,平均每员巡检管辖一百二十五人。而京城开封府有巡检四员,各领骑兵五十人,步兵八人。

    也就是说,杨再兴麾下有兵五十八人。这倒不是说其位不符身份,委实是“天波府”已然没落。

    大定真正能称得上将门的只有四家,分别为折家将、仲家将、姚家将、杨家将。杨家将在四大将门中最弱,勉强凑数。而前三家将门,在大定朝赫赫有名。

    杨家将可从杨信算起,杨信是五代麟州新秦豪强,以武力称雄于一方。第二代为抗辽名将杨业,号为“杨无敌”,因大战辽军力竭被擒绝食而死。杨业有七子,但只有长子杨延玉和次子杨延昭为武将,杨延玉与辽国作战中阵亡。杨延昭一直镇守边关,口碑甚佳。杨延玉和杨延昭算是杨家将第二代。杨家将第三代只有杨延昭之子杨文广为武将,武功远不及先人,其后杨家将淡出历史。

    欧阳修在《供备库副使杨君墓志铭》中写:“父子皆为名将,其智勇号称无敌,至今天下之士,至于里儿野竖,皆能道之”。这里的父子就是指杨业和杨延昭,而这位供备库副使名为杨琪,其祖父是杨重勋,杨业是其伯祖。

    但自仁宗朝后,杨家将的实力已经有很大的衰落的趋势。时至今日,杨家将的很多后代中,有不少都沦落为平民。虽然还有一部分仍然在部队里面挣扎,但是权力都不是很大,在军队中的地位较之以往大大降低。

    导致这现象的主要因素,还是由于大定所倡导的重文轻武政策,对于武将采取压制措施。武将的地位持续下降,才能与壮志施展不开,军权几乎都收归于中央。纵然在杨家将的内部,是有很多优秀的人员,但是都无法得到重任。

    比如杨再兴。

    他他父亲是杨畋,祖父是杨广荣,曾祖父是杨邦玉,杨邦玉的父亲是杨文广。所以,他算是杨家将的第九代。

    岁月变迁,当年风光无限、名震天下的杨家将不复威名,门中子弟尽皆寂寂无名、泯然于世。

    杨再兴能在汴京城当个巡检勉强算是为祖上争得些许荣光,总好过另一位上梁山为匪的杨志。

    不过,他这杨家将后人的身份多多少少还是有所裨益的,在京中广识友朋,颇有几分名声,否则秦桧也不可能偶然见过一回便记住了他。

    杨再兴身材高挑,样貌端正,身上有一种天生的军人气质,嗯,类于岳飞。

    他看看混战的一方,好家伙,岳飞、牛皋、韩世忠,都是见过的。虽谈不上有啥交情,他对这几位可是敬仰也羡慕的很,都是立过军功的,哪像他只能在京城做些苦哈哈的脏活累活。

    他口中叫着“住手”,却是暗暗观察场中局势,很显然,本方是占据上风的,至于女真人……管他们死活?!化为蛮夷,也够胆来东京撒野?!

    但有公务在身,他也不好坐视不理,招呼着下属上前拉架。

    说来也妙,杨再兴等人出现的时机刚刚好。

    几个女真使者已是只有招架之功而无还手之力,每个人身上都或多或少的挨了拳脚,只不过是草原人的血性使然不肯开口认输罢了。

    岳飞几人也是“欲罢不能”。他们固然是占了上风,也算是出了心头一股恶气,可……难道还真的要把这几个女真人全部打趴下?真那样可真酿成外交事件了。

    所以,杨再兴这一插手劝架,双方都有了台阶下,自是顺势收手罢战。

    这场混战来的突然,让观战者大呼过瘾,不知内情的人连连叫好,皆是感叹从未见过如此精彩的表演。

    冯过等人却是面面相觑,对“罪魁祸首”梁红玉那叫一个“折服”——感情这是自带惹祸体质呀?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