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五十五章 全民参与 (第2/2页)
“我记得灵鸳山前峰岭,唤做灵骛岭。这山洞里有个白猿,看我呼出为验。”果然呼出白猿来……” 是的,文抄大业路漫漫其修远兮需将上下而求索,任重道远啊。冯过是越来越淡定或者说“无耻”了,这回是拿冯梦龙“祭笔”。 那个时空的明代有五本著名传奇小说集,合称“三言二拍”,包括冯梦龙编著的《喻世明言》《警世通言》和《醒世恒言》以及凌濛初创作的《初刻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以一回一个世俗小故事成就了中国古典短篇白话小说的巅峰之作。 其中《警世通言》第二十卷叫做“白娘子永镇雷峰塔”,便是《白蛇传》的初步情节,写的是南宋绍兴年间,临安府生药铺主管许宣到保叔塔追荐祖宗,回家路上遇白娘子主仆。白娘子主动以身相许。其后,因白娘子所赠银锭、衣服和扇子皆是从官库中取得的,许宣接连两次吃了官司。其间,又有南山道士、和尚法海挑拨二人的感情,然白娘子追随许宣锲而不舍。后白娘子被法海镇压在**塔之下。许宣出家为僧。 故事包括篷船借伞,白娘子盗灵芝仙草,水漫金山,断桥,雷峰塔等情节,但没有许仙之子中状元、仕林祭塔等后续环节。 那世的《新白娘子传奇》可谓是神剧,一经播出卷起收视狂潮,而后更是反复重播。剧中的《千年等一回》、《渡情》、《前世今生》、《纠缠》、《雨伞是媒红》、《情仇爱恨》、《心湖雨又风》等都是黄梅调和歌曲的结合体,琅琅上口,成了街头巷尾传唱的经典神曲。 啧啧,念及于此,还真叫人有些心潮澎湃哩。 《三言二拍》非某无厘头四不像电影“三枪拍案惊奇”,乃是那世中华文学史上规模宏大的白话短篇小说总集,也是白话短篇小说发展历程上由民间艺人的口头艺术转为文人作家的案头文学的第一座丰碑。 呃,某青年作家hh曾经说,“三言二拍”他是当作小h书看的。 其实不光是hh,大多数读过“三言二拍”的人,都有一个共识,就是“三言二拍”约等于小h书。在“三言二拍”大约二百多个故事里,带荤的段子也有几十个。 但平心而论,三言二拍,比起同时代的其他言情小说来说,尺度并不大。 三言二拍作为白话小说体,写的又是市井阶层的故事,艺术水平固然有限,但是你想象一下在茶楼酒肆,酒酣茶淡,听说书人来一段有头有尾,跌宕起伏的故事,那得多爽啊? 而且贵在真实,读唐宋八大家,诗词歌赋,都是凌空就虚的情怀,但是三言二拍,那就是生活。那个时代的人衣着饮食,所思所想,嬉笑怒骂,栩栩如生。读金瓶梅也是这种感觉,清明上河图的市井喧嚣扑面而来。 作为文章搬运工,冯过自是有选择性的抄袭。譬如这《三言二拍》,他就不准备全盘搬来。之所以想到此书集,是因为应素白之故。 这应素白自幼家境贫寒,却是自具江南女子的气质,肤白如凝脂,五官细致柔和,温婉恬静若幽兰……嗯,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 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 丁香一样的忧愁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 好了,文青梦就此打住。 因家境之故,应素白七岁被卖入青楼。年幼便有美人胚子样貌的她天姿聪颖,短短数年时间便掌握了琴棋书画、诗词歌舞这等“傍身之技”。 十五岁她惊艳登台,瞬即受到追捧。除却精擅琵琶、筝、洞箫等乐曲,伊不仅精通昆曲、黄梅戏,且有一门在目前信州青楼界独一无二的绝技——“弋阳腔”。 楚末定初,南方地区兴起了一种汉族戏曲剧种——“南戏”,乃是以宾白和曲牌联套相结合、以歌舞故事为主体的早期戏剧表现形式。南戏产生后,很快向南北流布。 南戏以曲牌连缀的形式讲述长篇故事,综合了当时众多的艺术形式,诸如楚杂剧、傀儡戏、歌舞大曲、唱赚以及诸宫调等。南戏有多种异名,南方称之为“戏文”,又有温州杂剧、永嘉杂剧、鹘伶声嗽、南曲戏文等名称,此时称为“传奇”。 南戏经信江传入江西,在弋阳地区结合当地方言和民间音乐,于英宗时期孕育出一种新的地方声腔——“弋阳腔”。弋阳腔的唱腔结构采用曲牌联套体,形成极富特点的“徒歌、帮腔”演唱方式,角色分为小生、正生、老生、二花、三花、小旦、正旦、老旦等行。 应素白,可唱小生,又可唱小旦,还能客串老生、老旦,简直是行中的“十项全能”。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